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大家也许会觉得遥不可及,觉得离我们很遥远,但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这样说,“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我们平日里所了解所看到的总书记也许是那个在电视机里身着正装一丝不苟的穿梭在各个会堂开展着各种会议的严肃的身影;也许是那个在地震泥石流等各种灾害发生后飞奔到群众身边的焦急担忧的面容,也许是那个在快过年的时候下乡去了解百姓们是否吃饱穿暖的将笑容传递给大家的温暖的脸庞。但是当我们将时光轴拉到四十多年前,在那个和我们现在一般大年纪的少年身边经历着与我们不同的故事。
那年,习近平还只是个如我们一般年纪的少年,瘦瘦高高。而在他十五岁那年,他要去下乡,成为一名知青。于是他从一个首都的孩子变成了一名黄土地的儿子。在下乡时,带了两个箱子,而箱子里满满都是书本。在那个考试交白卷,得“鸭蛋”很光荣的年代,我们的总书记却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丝毫没有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影响。他热爱读书,并且痴迷于读书。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他仍未停止去充实自己。在他那渊博的知识,随和的性格,辛勤的劳作的影响下,他很快与当地的民众打成一片,而那从首都到偏远山沟的不适应也很快消散。1974年,当北京大学可以录取下乡知青去上大学时,习近平却拒绝了,他说我想为这里的村民做些事情,这就是他拒绝去上北大的理由。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办铁业社等等,可以说他是真正的奋斗在劳动的第一线。而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扎根在人民中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现在的他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主席,真的是应了那句古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他曾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许有着迷茫,也许有着无措,也许有着慌张……然而优秀的榜样总是能带给我们很多启迪,那么可敬可爱的习总书记便可以成为我们的指路人。坚定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努力成为一个对自己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辽宁大学2016级法语专业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