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使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加大,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抨击。
阶层固化如没有配套政策的调节和约束,会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稳定。
但是,就阶层固化本身来讲,阶层固化的背后,还存在努力固化、奋斗固化和贡献的固化。
除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外,许多致富的人在别人舒适享受的时候,却在努力付出,辛苦学习和工作。这背后的努力往往被忽视,因为不像财富结果那样一目了然。
凡事,思维分两步 浅思维和深度思维,才能对任何事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例如,从小知道有个词语叫马太效应,很是令人讨厌。书上的解释说: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每次见到这个词汇,心中就感到不平,甚至义愤填膺。
这不是明显造成和加大世间的不公吗?
后来,好奇心驱使查一查到底这么荒谬的理念是怎么来的,发现;马太效应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读后怎么忽然觉得,不贯彻 马太效应才是最大的不公。
假如我是那个主人,或者说我是银行家,贷款是平均放给央企、国企和私企,不论亏损和盈利,还是贷给盈利好的企业,不论企业性质如何呢?
没有其它外界因素干扰,答案显而易见。谁盈利贷给谁。否则,不是收回本金都成问题。
所以,回到阶层固化上来,资源是提供高瞻远瞩的,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的企业家呢,还是公平的提供给普通市民、普通农民或整体玩手机游戏的大学生呢。
阶层固化既有政策导向的原因,也有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的原因。
不分青红皂白消灭阶层固化,达到公平的同时,对付出大和贡献大的人群缺形成了最大的不公平。
到了共产主义如何分配,想象不出。但现阶段,还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原则。兼顾社会公平的同时,不能忽略付出和给社会带来的效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