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从性到爱---两性专题
释了文师父开示--正确理解佛教“离贪断爱”

释了文师父开示--正确理解佛教“离贪断爱”

作者: 妙音小天女 | 来源:发表于2017-03-27 12:27 被阅读0次

释了文师父慈悲开示:

我在以往的分享、学习中,反复地讲要正确地理解“离贪断爱”,就是怕好多佛弟子产生误解,对佛教会敬而远之。好多人认为学佛要远离爱,远离家庭生活,像出家人一样过着离欲生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贪爱指的是对过往喜乐经验的不舍、贪求,就是你认识的和现实脱节。你认识的、希求的在现实中不可能有,可是你偏偏却希望过往的喜乐经验能重现,这种痴求欲就叫做爱。你要清楚地认识到,以往的喜乐经验在现实中不可能重现。既便是现实中有类似的那种喜乐,用因缘观来看,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喜乐了。环境不一样,时间、心情等都不一样,都在影响中发生了变化。所以佛陀的教导,是让我们从明的当中如实知你现在实际的世界,走出你自以为是的、想象的世界,而不是要厌离现实实际的世界。离贪是指对以往喜乐经验的贪爱执取,这种贪爱执取会给我们带来种种的痛苦。例如,有人失恋后痛不欲生,甚至自残自杀。究其原由,就是对过往喜乐经验产生贪恋,想要拥有以往的美好时光,不能释怀,因此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所以我们要用因缘缘生的智慧,面对现实实际的人生,活在现在,把握好每个当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积极的心态,过好每一天。果能如此,我当随喜,合掌赞叹!

学习随佛长老《十二因缘经法原说》整理

释了文师父开示--正确理解佛教“离贪断爱”

相关文章

  • 释了文师父开示--正确理解佛教“离贪断爱”

    释了文师父慈悲开示: 我在以往的分享、学习中,反复地讲要正确地理解“离贪断爱”,就是怕好多佛弟子产生误解,对佛教会...

  • 释了文师父开示--去“贪嗔痴”

    人在世界上烦恼的事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爱别离,怨憎恚,嫉妒,求不得,内忧外虑,担心,恐惧,...

  • ~鼎然~金刚藏密修群开示2017.10.25

    弟子:先有贪才有爱呢?还是先有爱才有贪呢,还是同时的呢?贪爱缘于什么呢?缘于无明吗?(不知不觉) 鼎然师父开示:因...

  • ~鼎然~金刚藏密修群开示2017.10.24

    鼎然师父开示: 佛言:因触生贪,缘贪有爱。因爱有取,是故有有。缘有有生,是故老死呈现。若无有触,则不生贪,无有贪则...

  • 释通性师父开示

    漫步尘世中,目睹诸人生。虚似浮云流水,实乃金上刻铭。助前行!重有志,贵有恒。苦亦乐,累亦荣。树健康之志,度忘我之形...

  • 如何修炼你们懂吗……?🍀🍀

    释义生师父开示:有人问,如你所说,佛教怎么不是佛法呢?夫修行之道,儒、释、道三足鼎立,佛法从六祖往后就没有传下来,...

  • 禅观与净土(一)基础篇 第四集【26】远离三种过失

    上净下界师父开示 我们再往下看,诸佛的教诲。 诸佛教诲。【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

  • 修行心要

    作者:学山禅师 居士:请师父开示修行心要。 答:不贪,勿嗔,莫痴。 居士:经云:贪嗔痴性,即是佛性。又云:贪嗔痴,...

  • 断舍离

    “断舍离”的应用起源于佛教,断除烦恼,舍弃贪嗔痴,脱离六道。后被灵修老师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山下英子著的《断舍离...

  • 放下

    诵经拜佛念咒目的是开智慧消业障明佛理,而不是数字的堆积,更不是完成任务――师父开示后的理解。 难以取舍实是贪爱,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释了文师父开示--正确理解佛教“离贪断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qr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