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接河南东方启石孙总的电话,说要跟我探讨积分制运行下,如何导入阿米巴的课题。
我说我正在给汽修的员工们发工资谈话中,中午开完中层例会后,我将独自驱车去湖南,到时路上有的是时间,我再回您电话吧。
孙总也是个积分制管理的践行者和推广者。我们前年请刘奕老师来指导落地上课就是他帮组织牵线的。
我曾经说过,我今年选定主攻研究的垂直细分领域是“积分制+”,主要课题就是“积分制+绩效管理”和“积分制+阿米巴”。
孙总是我的微信好友。他转载了我上一篇“积分制+绩效管理”的文章。这段时间,他在辅导企业落地积分制管理的路上也碰到了一个我们大家目前所共同困惑的问题。
那就是,面对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节流开源,控制成本,提高利润,使企业更安全,无风险地运行。
一路上,我戴起耳麦,跟孙总如约而至,侃侃而谈。
首先我要先跟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阿米巴”。
“阿米巴”是日文,原为“变形虫”的意思。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发明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
稻盛在企业做大了以后,一人之力无以推动整个企业了,于是他想起了中国《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孙悟空拔根毫毛放嘴里一吹,马上就可以变出无数的小孙悟空出来。于是他想起企业为什么不可以人人都是孙悟空呢。于是他发明了“阿米巴”管理。
阿米巴管理有三个特征:
一、缩小企业核算单位。
二、导入企业经营会计。
三、必须全员参与,从而培养经营性人才。
第一点缩小核算单位,顾名思义,很好理解。
第二点,稻盛主导的经营性会计是有别于传统性的会计的。
传统会计的几个专业性表格一般老板基本看不大懂,而且时间滞后,缺少实效性。
我去年就深有体会。按照正常思维,去年12月份,我应该是有高额盈利的,最后财务报表一下来,就傻眼了,居然还倒亏了2万多。
什么原因呢?一追查才知道,原来是年底了,全年各方的费用全部挤到这个月来报账。所以不亏才怪呢。
所以这就反映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滞后性。对企业的运作决策帮助不大。
为什么很多企业利润不错,效益很好。做着做着,忽然就轰然倒下了呢。这就是传统会计没有起到提前预警的原因,资金链断裂了才手忙脚乱,那时已是无可救药了。
稻盛倡导的阿米巴经营就是要让企业在透明的状态下运营。经营者经营企业就好比是坐在驾驶室里看着仪表盘开飞机。纬度高度多少,气流如何,油箱存油多少,还可以飞多远......一切尽在时时掌握中。
至于第三点,很容易理解为是一句套话、空话。
培养经营人才,个个是孙悟空,人人是老板。共产主义,谁不想?但能实现没咯?
稻盛说要搞“阿米巴”经营,首先要给企业注入哲学——何为做人,何为正确的做人。他倡导“敬天爱人”,“积善行,思利他”。
这也是我们中国本土企业大多数落地不了“阿米巴”的最主要原因。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功利的社会。
而日本岛国的环境决定了他们民族对团队的认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高,一般一辈子就在一个企业干到退休。很少有像我们国内的频繁跳槽现象。
在这里,我要说明,并不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就不如日本的好。我只是认同很多企业没有根据我们本土的特点活学活用,“拿来主义”,择精落地。
“敬天爱人”,“积善行”。决定了稻盛最终钵衣佛门的必归之路。
在我们国内的世风之下,推行这套哲学显然是不切实际,很有难度的。
但是,在积分制管理的环境下,我还是很有信心做一番尝试的。
开篇文章里我有说过——也许“积分制”管理不是我发明的,“阿米巴”经营也不是我创造的,而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积分制+阿米巴”,这个细分领域的课题研究,也许我也还不是第一人。
但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我把二者结合起来真正运用到我的企业里,落地生根了,那我肯定就是中国第一人!
大家都知道,积分制管理对于建设团队,打造企业文化是有独到成效的。
“三军未到,粮草先行”。
我从去年就开始逐渐布局在我公司学习稻盛和夫的《活法》了,现在员工背诵“六项精进”已蔚然成风。
无论大会小会,我都会抽查员工,开始是背得下来的每条奖10分,后来是凡是背不了的,每条扣10分。
以前我们的中层会,每次讨论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修补积分转,现在我们进入另一个模式了,大家开始讨论如何记账,如何导入“人人看得懂”的“经营性会计”,造就人人都是孙悟空!
电话这头,我跟孙总开玩笑说,您老就不必大驾费心去专研了。
您就等俺来年落地了,我去帮你讲课吧!课题就讲——“积分制+阿米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