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3-5章
一、观察: 1、何人:提哥亚牧人中的阿摩司
2、何时:【摩1:1】当犹大王乌西雅,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位的时候,大地震前二年
3、何地:以色列
4、何事:阿摩司得默示论以色列。
5、何因:
【摩3:9】你们要聚集在撒玛利亚的山上,就看见城中有何等大的扰乱与欺压的事。
【摩3:10】那些以强暴抢夺财物、积蓄在自己家中的人,不知道行正直的事。
【摩4:1】你们欺负贫寒的,压碎穷乏的,对家主说:‘拿酒来,我们喝吧!’
【摩4:4】你们往伯特利去犯罪,到吉甲加增罪过,每日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
【摩5:7】你们这使公平变为茵陈,将公义丢弃于地
【摩5:10】你们怨恨那在城门口责备人的,憎恶那说正直话的;
【摩5:11】你们践踏贫民,向他们勒索麦子
【摩5:12】你们苦待义人,收受贿赂,在城门口屈枉穷乏人。
6、如何:神使粮食缺乏、降雨停止而缺水,旱风霉烂攻击、菜蔬果树被虫吃,降瘟疫、城邑倾覆,战争出兵就损兵折将
7、何果:你们仍不归向我
二、解释:
1-先知所列出以色列的罪恶主要是哪些?
①行为上的不义:欺压贫穷的,勒索,苦待义人,受贿,屈枉穷人。
②信仰上的背道:“你们往伯特利去犯罪,到吉甲加增罪过,每日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
2-他们被责备去伯特利和吉甲犯罪是指的什么?伯特利和吉甲这两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是去拜金牛犊还是拜耶和华?
①这段是先知对他们的讽刺。摩西律法原本规定百姓每年三次朝见神(申16:16),并且每三年把土产十分之一留给穷人(申14:28) 。 由於以色列人的宗教活动与实际生活并不相称,所以纵使他们增加献祭的次数,亦无济於事,神绝不会悦纳他们的献祭。——串珠本注释
②神相当讽刺地邀请他们继续敬拜偶像,将祭物带往伯特利;那里没有东西是献给祂的。——马唐纳注释
③阿摩司批判他们的作法,不在于他们违反了什么礼仪规矩。其实,阿摩司为着他们作得正确而责备他们:每天早上献祭、在朝圣的第三天献收成的什一(申十四22~29;参:创二十八22雅各在伯特利献什一)、焚烧感谢祭(利七12~15,二十二29~30),宣布甘心献的祭(利七16~17,二十二18~23);然而他们献这些祭的动机不正,一如宣传与发表(或作“报告”)二词所示。他们的自私动机,以及对神的荣耀与敬拜漠不关心非常明显: (1) 神把他们所献上的,称作你们的祭物、你们的十分之一(4节); (2) 大家公开展露自己的奉献(参可六1~18耶稣对这种行径的谴责); (3) 最主要的,他们喜欢如此献祭、吃祭物(参何四8~10的解释\cs16),当成了一种家庭聚餐,却忘记了献祭的神圣目的,以及随之而来的行公义的义务。——丁道尔注释
④伯特利和吉甲,在撒母耳时代提到过,撒母耳曾去吉甲献祭,那里有先知,耶罗波安开始在伯特利和但设立金牛犊,到以利亚以利沙时期,伯特利、吉甲和耶利哥都有先知门徒。单从地点上不太容易判断他们是去拜耶和华还是拜偶像。倾向于认为他们在拜耶和华,但是他们的日常行为不义,献祭也不蒙悦纳。
三、原则:
当人在生活中行事不义犯罪的时候,表面上的献祭不能带来平安。
四、默想:
【摩5:13】所以通达人见这样的时势,必静默不言,因为时势真恶。
【摩5:24】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其实今天这个时代也是如此,会有很多不义之事,即使一个小小的村庄,也有花样翻新的罪恶,一个最小的村官也会欺压、克扣、威胁、受贿、贪财,想到老家这些年发生的事情,真的看到人的心可以滋生多少罪恶。“时势真恶”,人不敬畏神,什么都敢做。也只有回到神面前,人才对正直和公义有信心,愿福音快快传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