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何怕遭拒绝

为何怕遭拒绝

作者: 四月七月 | 来源:发表于2016-05-15 19:59 被阅读0次

心理学家解密:为何怕遭拒绝

判断人社交中的心理成熟度,要看你能否自如地对别人说“不”,能否主动要求别人帮助自己,能否承受别人的拒绝。能够说“不”和能够接受被拒绝,都是需要自信和勇气的。

不会拒绝也不能自如地提出要求,又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被拒敏感”。这样的人其人际关系看起来挺好,他总是热心助人,口碑好,别人喜欢找他“麻烦”,可内心苦水只有自己吞。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社交焦虑。

讨好别人有双重含义:一是功利性的,即通过主动讨好别人而达到自己某种目的;二是防御性的,通过讨好别人而达成情感联盟,避免树立攻击对象,为自己取得宽松的生成环境。所以,讨好别人有著它的积极作用。过分“讨好”又会给人带来无穷烦恼。

害怕说“不”的心理,是一种以自己主观为蓝本来看别人的心理投射。因为说“不”未必就能伤害到别人,本质上是自己内心受不了被人拒绝,所以认为(外投射)别人受不了拒绝而不敢拒绝别人。怕说“不”的内心情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被拒创伤

怕说“不”的人,在他过去经历和人际环境中,一定存在“不许你”太多。“不许你”氛围下,人的思维和思想被制约,难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人的所作所为无形中被一种势力控制著,总是听到和遭到“你不能…”“你不要…”“你如果不…就会…”的指引,脑海容纳了与“不”相关的内容,为达到“不”之要求和避免违犯“不”的惩罚,一个人的个性里会渐渐形成对“不”的高度敏感,他不得不服从权威,又厌恶和敌视权威的“不许你”,他心里体验著“不也不是,不是也不是”的种种焦虑。这是人在文化禁忌影响下,害怕被拒绝的原始创伤。

2.厚重而脆弱的自尊

过重的自尊来自东方哲学熏染,中国佛、儒、道家文化是有厚重耻感内涵的,造成了中国人高度重视做人的“礼仪、节气”,高度重视人的“脸面”,这些文化深深影响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心理。而现代社会仍然很讲究“面子工程”的。可以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情结。

中国文化中“面子”:他人眼中的我,即你做任何事情要顾忌面子、做得体面,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戳你脊梁骨,你得顾忌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是文化所形成的人际行为规范,本质上是人的自尊需要。

耻感文化形成了束缚他内心的枷锁,有些人由于个性懦弱、内心自卑而在一个讲究面子的文化环境里很不自由,备受人际焦虑折磨。这种人是活在别人的印象中,其自我概念是建立在他人评价上的,其个性决定了他在人际交往时,会高度关注他人的行为反应,包括他人的需求。如果他在意了别人和满足了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好的态度和好的评价,自己就会感觉被重视,觉得自己做得很对,很有成就感!

这种自我肯定来于别人肯定的人,是无法在他人面前给予否定的,即害怕说出“不”的。因为对别人否定,就意味著对自我的否定,这会断绝看清自己是谁的被肯定来源(给自己评价的客体)。所以,他在对别人有求必应的“讨好”中,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

由于“讨好”是以压抑自我为代价,他必然会逐渐感觉是在为别人而活,会逐渐产生拒绝别人的愿望,但他欲拒不能。因为他内心的弱小与不安全感,使他无力承受“万一被拒绝”的后怕,他潜意识的“讨好”欲望,使他还不愿丧失他人的好评和好感,惟有“讨好”能感觉自己是好人,也惟有实现“讨好”才能免除他社交中的焦虑。

当然他的心理现实是,要么顾了自尊(面子)委屈了内心自由,要么顾了内心自由而伤了面子(自尊)的矛盾冲突。但一般情况下,他宁愿忍辱内心而不愿丢失面子。中国的酒文化就足以说明人际社会中人“拒绝”人难啊。

3.依赖与分离焦虑

人都有依赖性或依赖情结,只是依赖的对象、性质和程度不同而已。人的依赖性与分离焦虑高度相关,即你对某人某物过度依赖,必然伴有恐失去他(它)的焦虑。害怕说“不”的心结之二,是人的依赖性和分离焦虑。这份焦虑不仅指母婴分离的原始焦虑,还指人进入社会化后对仿效者的依赖与分离焦虑。

因为在一个人的意识成长中,是很需要重要关系人物予以他人格方面的精神关注与肯定的。如果他没有获得足够认可,在他心里会埋下被忽视的自卑,会产生寻求重视的渴望。有些孩子的“多动症”就是一种寻求你关注我的表达,他关注愿望的本意是“你要重视我,承认我跟别的孩子一样好!”。人从小就很依赖重要关系人物的夸奖,依赖别人对“我好吗、我重要吗”的看法,也从来就不喜欢关系人物总是暴躁地对你“就你惹人烦!”“你总是不听话!”“规矩点!”的关注。

这是教育者爱护孩子的操控行为。青春期孩子的任性、固执、逆反等,都是渴求被理解与认同失败的一种怨恨,其潜意识是依赖重要关系人物认可的需要。所以,现实中害怕说“不”的心理实质,是害怕否认和被否认,是一种内心依赖他人认同和害怕他人不接纳自己的分离焦虑,是用“有求必应”的讨好行为而实现受重视、被接纳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能回避被否定的焦虑。

“不”,象征无或没有。“不许你…”的教育模式,是对人的根本否定,是压抑自我,用他人思想“武装”我的成长环境。不会拒绝,象征超越拒绝的逆反,是一种对“不”的反向而温柔的攻击。

因为“不允许”带给人的似被囚禁的压抑与痛苦,他会本能性反感被拒,也自然会拒绝自己使用拒绝。就像许多人在小时候,受尽了自己父母打骂的痛苦,便在心里痛恨父母的打骂,并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对自己的儿女打骂一样。不会拒绝的人,虽然很想拒绝人,但潜意识仇视拒绝。

相关文章

  • 为何怕遭拒绝

    心理学家解密:为何怕遭拒绝 判断人社交中的心理成熟度,要看你能否自如地对别人说“不”,能否主动要求别人帮助自己,能...

  • 怕拒绝

    日更day285/y4 --------------------------- 喜欢花花草草。 侍弄了一个小时。 ...

  • 遇到挫折你会气馁吗?

    暗恋许久,十年后相遇时才表达年少时的想法,为何当初不表白呢?怕被拒绝,怕伤自尊,怕连普通朋友都做不成。 全职太太发...

  • 业务开始的第一天024

    都说业务的那碗饭不好吃。不受待见,常遭白眼,拒绝,拒绝,再拒绝,打击,瞧不起…… ...

  • 我注定只是个平凡的人

    却也只是保持这样 在虚拟的网络浏览你常去的地方 不敢涉入太深 怕遭拒绝 我注定是个平凡的人 只能羡慕你几多的经历 ...

  • 无题

    为什么总口是心非呢 明明期待 明明想见 明明舍不得 可为何 一再拒绝 装的无所谓呢 是我在怕吗 怕幸福来的快 走得...

  • 为何怕

    我为何怕那个女的,为什么在她面前就那么紧张,那么的如坐针毡?我在怕什么呢?我怕她损我!我觉得我说不过这个搬弄...

  • 唯有学会自律,你的人生才会收获更多美好!

    4岁的儿子拒绝与他共同外出,妻子外出打工离他而去,年仅28岁的山西籍男子王某(化名)到底为何如此遭家人嫌弃? 原来...

  • 唯有学会自律,你的人生才会收获更多美好!

    4岁的儿子拒绝与他共同外出,妻子外出打工离他而去,年仅28岁的山西籍男子王某(化名)到底为何如此遭家人嫌弃? 原来...

  • 第八课 如何摆脱脆弱做一个不怕被拒绝的人

    很多人担心或害怕拒绝别人,或怕被人拒绝。怕拒绝别人,不敢说“不”,习惯性的说“好的”;怕被别人拒绝,尽量自己去完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怕遭拒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gv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