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心与仁行

仁心与仁行

作者: SweetSnoWman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22:12 被阅读0次

儒家最提倡的就是仁,希望我们能够活在仁之中创造仁,那么仁又分为内和外,也就是仁心与仁行,仁心与仁行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网络化发达的社会中,我们能够在网络上经常见到仁行,他们经常会去用自己的见闻与德行来创造美好,就像最近的抗疫,我们用自己的德行与医疗知识,来拯救着数不清的人民。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在各种时候见到一些暖心的行为。但是他们是否出自真心可就说不定了,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的时代之中,任何一件仁行如果得到传播的话,将会使这个做仁行的人得到不小的利益。但如果从他们的结果上来说的话,是不是出自真心对于已经无所谓了。他们没有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反而是在保护这个社会推进这个社会。而且这种行为会使一批又一批的人真正的出自真心来去做仁行,也间接性的通过网络来创造了美好。

那么如果仅仅有仁心,但是没有仁行的话是比较不好的,但他们同样没有拖累这个社会,但相比仅仅有人行但是没有人心的人,他们又不能去保护并推进这个社会,所以我认为在目前人行是要比人心高一点点。为什么我会说是目前呢?因为如果仅仅有仁行,但是没有仁心,这样长期做下来的话,人们就会一直处于物质化的状态,也就会归到本能,就会出现退化的情况。相比之下,如果有仁心但是没有仁行依然是不会拖累这个社会,但是他们也是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因为他们没有仁行。突破点就在于这些有着仁心的人们开始有了仁行,也就是我们目前教育的意义。我们交受人们本能的生存技能,再去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授予当前社会的知识,还有情感与逻辑思维和仁心。

仁心是一直在这群人的心中的,而且人行他们也是懂得的。只要找到某一个突破点能够真正的做出来的话,才是最两全其美,且绝对不会拖累社会的。而那些只有仁行,但是没有仁心的人就能给他们很好的开导,因为这些人带给他们的就是没有仁行的人所缺的表面。

所以在孔子的仁中仁心与仁行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仁心便会走向本能,没有仁行便会处于停滞。仁心便是仁形的根基,仁形便是仁心的表现。仁心为内,仁行为外,我们都尽量要去从内而外推,这样的话我们便会有更纯粹的仁心,因为如果从外而内的话,可能会把仁心也当作一种外,而进不到自己真正的内。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享受着别人带给我们的美好,我们也要从内而外的去带给这个世界美好。带给世界保护,带给世界未来。我认为这便是我们学习大千世界,人生百态的意义,这便是我们活在世界上的意义。

相关文章

  • 仁心与仁行

    儒家最提倡的就是仁,希望我们能够活在仁之中创造仁,那么仁又分为内和外,也就是仁心与仁行,仁心与仁行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 仁心与仁行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心是内在的,人仁心是要往向外推的。向外推的体现就是仁行,仁心与仁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

  • 仁心与仁行

    在前面,我们学过了知行合一,而知行合一 也就是要有仁心,还要有仁行。而仁心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并且每个人存在的都一样...

  • 仁心与仁行

    仁心,想必每个人都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才能拥有仁心呢?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这一段 子曰:“仁远乎哉,...

  • 仁心与仁行

    在之前,我们讨论过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在儒家的义理中,逻辑上是先知后行,但是在时间线上,事实上知行是要合一的。那么...

  • 仁心与仁行

    行对于儒家来讲是很重要的东西,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仁。那么在本篇文章我要进行论述的是,我们在行的时候要如何去行才...

  • “ 仁心”与“仁行”

    当我们已经用心去感悟过了天道,已经“知”了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如何去行了。那么在圣人口中,我们又该怎样去行呢?哪样...

  • 《论语》——“仁心”与“仁行”

    我们一已经学习了什么是“仁”并且来了解了用仁心感悟天道。而我们在知道如何“知仁”之后,就要知道如何“行仁”。 子曰...

  • 小叙孔门之孝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若于论语开头处留了这么一句话,凸显了孝在儒家沉甸甸的分量。在孔子看来,仁心仁行方谓之...

  • 从“吾欲仁斯仁至矣”到“人人皆可为尧舜”

    在前面,我们很详细的说了“仁心”与“仁行”,那么今天,我来说一说:何以能“知行合一”。 孟子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心与仁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as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