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1000

今天房子开工了。总算赶上一个点打电话。
去了趟燕郊,朋友留我过夜,明天一起进城上班。说真的,宁愿堵车回来,(留宿的原因就是高峰进京很慢)也没有毅力明早五点就起床上班。不过,运气很好的是,赶上一趟快车,一站到北京,用了一个小时到大望路,神奇的速度。
下午跟两年多没见的朋友(山西妹子)聊天,小我三岁,看起来比我年轻一轮哦,然后聊着半途又认识了一个91后,(河北人)皮肤白皙,年纪轻轻,那种带团队和做管理的自信和霸气感觉不错。曾经的胖丫头,居然因为生孩子(13个月了)居然瘦了20斤。瘦下来确实比那年我们认识好看了,脸上不再满脸痘,也不浮肿了。自从怀孕有阿姨照顾,目前一起带孩子,(阿姨月薪4500,只管白天带娃做两顿饭)全靠老公一个人养家,(不得不为这样的男人点赞)记忆中,他们夫妻两一直很恩爱,在外出学习的那次,每天都会视频聊天话话日常,当初让我很羡慕。如今带孩子时间长了有点焦虑了,也想上班可孩子如何是好?聊到我们刚认识那年她刚经历了家庭的很多变故:妈妈(乳腺ai)和舅舅(胃ai)得癌症,奶奶去世,(从小跟奶奶长大的感情真是难舍)自己第一个孩子流产(胎停),经历人生中不得不失去的痛,那段时间真的很难开心起来,就借助吃来缓解压力,吃成了120多的小胖子。回忆起来,我记得是她满脸痘的笑容,突然很惭愧在尼泊尔住在一起的那半个月没有对她多些关照,可能还有点冷漠。人生真的不易,每个人背后都不容易。然后……身边不乏同业的人,买了友邦和平安的保单,本身在北京这算是也是第一次见面,可能需要些时间吧。我发现只要是非保险话题,氛围就很轻松,可以无边界的什么都说,一旦转移到保险上面,画风就开始有点紧张,不自然。
我们又不约而同的聊到了中年焦虑和中年危机。
其实这世界上很多人到了40岁还是一事无成,只不过一些人已经习惯到麻木,另一些人却因为警醒而痛苦。相对于麻木,我觉得痛苦是更好的状态,因为痛苦有机会驱使人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而不是一直陷在那里。
其实对于这些因为40岁一事无成而痛苦的人来说,如果我们能改变对于「人生终点」的看法,那么40岁可能并不可怕。
有一位僧人曾经说过:「人生可分为两段;50岁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奠定,职责也已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他是日本的佛学大师松原泰道,65岁那年出版《般若心经入门》才一举成名。
所以,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人生终点设在45岁或者50岁,而是把我们的人生终点设在80岁甚至是90岁,那么40岁也只是到了人生的中点而已,后面的道路还长着。「中途落后」虽然有些不堪,但也并非万劫不复。人生的后半程,比别人多努力一些,多花一些功夫,总是能追回来一些。比如有些人跑得快,50岁就可以休息了,我们晚休息10年、20年总可以吧。告诉自己,坚持健身,保持健康,努力比别人多活10年、20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