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样的历史收割,你却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同样的历史收割,你却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作者: 蒜媒体区块链解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22:02 被阅读0次
我已经见过了太多近乎贪婪的投机行为,在互联网浪潮中,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都认为30%的投资收益不算什么,似乎100%的利润也是可能的。实际上,这种想法近乎乌托邦。

——哈索·普拉特纳

欲望不息,投机不止

币圈极少数人的“财富自由”神话,引投机者前赴后继。投资者们为这一次的数字货币疯涨冠以美好的缘由——区块链将颠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新的经济格局即将形成,站在风口的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会。

开口必谈新技术、新经济的人们,认为已经不需要回顾历史:现实与历史完全没有相似之处。他们甚至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目前不可思议的一切。

例如,很多项目的购买协议或者白皮书的最后,都会告诉投资者,不对发行的token做出任何保证,投资者认购token的行为被认定为“捐赠”。但有大佬站台的火爆ICO项目,依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筹集到上亿美元。

最夸张的是李笑来的press.one ,一个连白皮书都没有的项目,竟募集到2亿美元,甚至超过滴滴E轮融资的1.42亿美元。

波场白皮书免责声明

这一个看似疯狂的行为背后只有一个逻辑,项目上线就能赚几倍,但在泡沫越来越大,瀑布即将来临时,大家才恍然发现,自己深陷其中,好似历史中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新的投机浪潮,而这些浪潮都因投机欲望一浪高过一浪。

历史之鉴,结局未变

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中,把全部资产置换成几盆郁金香后变得一贫如洗的富人;也有20世纪每隔几年就在股市上出现造富神话、然后瞬间破灭的投资者。

1993年以来,道琼斯在8年的牛市内,从2000多点猛涨到11000多点,纳指也一路狂飙至5400多点。

在此期间,无数人爆炒科技股一夜暴富,数年内涨数十倍的个股随处可见,不管是新韭菜还是老江湖,几乎买什么涨什么。

1998年,到了科技概念最最繁荣的时候,甲骨文等大型IT公司疯狂招人,稍有技术的员工随随便便就拿8万美金的年薪。

主力资金杀入高科技概念股,每天靠谣言快速买进卖出。新股民靠信用卡透支或者贷款来投资,在美国,杠杠账户随处可见,券商为用户开设MARGIN ACCOUNT,与今天某些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杠杠玩法几乎一样,使用该账户,投资者能获得多倍资金,涨的时候瞬间翻多倍,跌的时候分分钟爆仓。

 

2000年,各大机构调低了科技股的评级,指出风险与泡沫的存在, 2000年3月10日,纳指从历史最高峰5132点回落至5048 .62点收盘,然后开始以平均每月缩水11.3%的速度,在18个月内跌到涨前,直接把投资者打入深渊。

2014年末,中国股市进入大牛市,其中最受关注的中国中车从2015年3月中旬持续上涨至4月20达到最高点39.47元,期间涨幅达到233%,随后连续一个月暴跌至17元,中国中车从此得名“中国灵车”。

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也从历史最高的5176点,在一个月之内狂泻到3500点。狂热得到资本市场,在这个“黑色六月”成功地收割了一大批中产阶级。

历史的收割,作案手法极其相似,结局惨淡的没有任何波澜。

我不会是最后那一个

2000年3月18日,随着股价曾直逼微软的美国铱星公司宣布破产,互联网的概念泡沫也开始破灭。

在4月14日《纽约时报》发布的头版文章,描写了斯坦福大学99届商学院毕业生聚会的情况,这些在硅谷传奇的利诱下,争先恐后步入网络公司的MBA,曾指望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成就自己的暴发梦,但迎来的却是股市的大动荡,股价的大跌,使这些人持有的股票期权一夜间变得一文不值。他们开始反思,为了那些不值钱的认股权而放弃去大公司工作的优厚待遇,是否看走了眼。

但历史的收割总会在不经意间提前给你警示让你思考,这些能在感应危机后迅速收手的人才会是泡沫中的赢家,地产商万通在海南大开发中得以保存大部分实力,全凭几个创始人半理性半本能的觉悟:连给我们做饭的小女孩也挣了200万,这事儿肯定不对!

进入加密货币市场时候,我们常常会开玩笑:告诉大家一个巨大的利空,我妈在问我区块链是什么。

即使知道泡沫已经来临,贪婪还是会使大部分人很难退出这个市场。每个人都会羡慕3块钱买到EOS,2块钱买到NEO的人,当大家追随这些“神话”脚步无脑高价买入时,才发现自己很荣幸地成为了“山顶洞人”,为了安慰自己又抱着“佛系持币”的理念,大跌面前一味死扛,似乎丝毫不因历史之鉴而稍有收敛,依然坚定地沦为最终的接盘侠。

在加密货币市场这样一个看上去能获得百倍千倍回报的赌场面前,人们总会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的一个,在泡沫面前没有人可以做到不为所动,哪怕是见好就收。

企业需要一个干净的区块链世界

摒弃了了“币圈”的区块链是怎样的世界?只有代币激励才能推动区块链发展吗?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关注加密货币的时候,阿里已经悄悄“梭哈”了区块链。自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首先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阿里的对区块链投入就一发不可收拾。

由IPRdaily中文网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指出,前100名中,中国入榜的企业占比49%,其次为美国,占比33%,其中阿里巴巴排名第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已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及防篡改的特性落地了多个应用场景,包括公益、正品追溯、医疗等领域。

作为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腾讯在全球区块链专利排名22,从2016年5月31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开始,腾讯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然而,阿里、腾讯发行了哪几个代币? 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只会默默做事,而不是高调投机。

在加密货币过热的投机氛围里,投资者和大多数项目方,一门心思只想通过营销手段来圈钱。就在昨天,Arts发“空气币”被投资人举报,其创始人蒋杰被抓,这是国内首个因为ICO诈骗被抓的圈内大佬。

每到新经济热潮时, 历史一再重复就成为规律,投机和理性交织在一起,左右新型企业的发展,要让企业快速从诱惑中走出,具备不死的生命力,那干净的区块链世界就是一切的源点。


哼╭(╯^╰)╮,我才不会告诉你, 我们公众号是

“Garlicmedia”

为什么? 我怕你无法自拔

相关文章

  • 同样的历史收割,你却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哈索·普拉特纳 欲望不息,投机不止 币圈极少数人的“财富自由”神话,引投机者前赴后继。投资者们为这一次的数字货...

  • 为什么我们总会在同一件事上栽跟头?

    虽然我们老是在说不要在同样地方跌倒两次,可在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我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肯定一点是谁都有过同样错误...

  • 假装你还在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有种罪恶的感觉,说同样的话,发同样的表情,可惜不是同样的你。 再也收不了对方的信...

  • {感恩日记}第六十四天:苏醒

    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昨天,发火,痛打了小明。

  • 我的租房生活3:那些年租过的房子之三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是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同样的错误总是一犯再犯,这也是我这次租房会感到忐忑的原因之一,我怕我...

  • 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人们总是在经历了痛苦之后,才知道之前有多好,希望经过这次之后会如何如何的珍惜以后,但是往往大多数的人还是不能从痛苦...

  • 想你的十四行诗(4)

    4 同样的问题问了一遍又一遍 同样的答案却无法实现 同样的你总是远远看着我 同样的我依然浮想联翩 同样的日子有了同...

  • 生活就像坐公交

    生活,就像坐公交。我总是在抱怨:同样的票价,你坐着、我却站着。 生活,就像毕业季。我却不会抱怨:同样的学费,你99...

  • 三省吾身

    有多少人能够牢记历史呢?“好了伤疤忘了痛 ”,“好几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里. ”,“屡教不改 ”..............

  • 为什么你这么努力,却依旧比不过那些所谓优秀的人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些人的学习速度总是远远超过其他人,而轮到自己时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样的历史收割,你却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jx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