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
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选自《淮南子·兵略训》。
【译文】
带兵打仗的策略是:向敌人显示出不强的战斗力,却用顽强的斗志去迎敌;向敌表现出自己的弱小,却有强大的战斗力去对付敌人;将要从西边进攻,却假装往东运动。
【赏析】
兵家认为兵不厌诈、声东击西是一种用兵策略。只有制造出假象把敌人蒙蔽了,才容易战胜敌人。战国军事家孙膑在他的兵书中多次提到兵不厌诈的用兵策略,并用这一策略战胜了他的敌手庞涓。在魏国大将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弱小,请求齐国相救时,齐威王拜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援韩。他们不直接救韩,而是进攻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知,不顾士卒的疲劳立即班师,正当庞涓率大军赶回魏国时,齐军已掉头东撤,庞涓下令追击。第一天,见齐军做饭的炉灶够十万人用;第二天,发现炉灶减少了一半;第三天,只剩下二、三万人煮饭的炉灶了。庞涓大喜,以为齐兵已损失过半,率轻骑部队,穷追不舍,直追到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山之间,路窄难行。但此时的庞涓已被孙膑制造出的假象迷惑,又加上他求胜心切,仍催马前进,结果中了孙膑的计谋,只好兵败自刎。
以上只是浅显的道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老子的《道德经》:柔弱胜刚强。这句,也一直被人误解。很多人刻意的理解为,柔弱的事物,可以战胜刚强的事物。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狮子早就该被羊吃光了,猫也早被老鼠吃光了。这是一种对于柔弱胜刚强最普遍的误解和误读。柔弱胜刚强,讲的不是这种类似于羊能吃狼般的浅薄和荒谬的道理。而是讲,无极胜有极。
还有古代兵书《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弱是为君之道,刚强是为将之道。君以德蓄臣,臣以能事君。德不形,所以为柔。就像水一样,因为水无常形,所以任何东西和水都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水无常形,所以也无常能,用水结合万物,在于用水之弱。用德如用水,就是这个道理。
战争中,更是说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无形胜有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