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中记录了一个穷和尚和一个富和尚的故事,原文是: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就不翻了,中学课本上也有,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畏难情绪,一件事还没有开始做,就觉得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错过了很多改变人生的机遇。
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我的老科长的文章,今天再说一说他。我现在想想,还是很庆幸在刚毕业就能在他手下工作,他以亲身经历告诉我,去做,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老科长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乡村,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父亲是一个煤矿的矿工。童年时,母亲因为受不了家里的贫穷,抛弃了这对父子。
高中毕业后,他当了兵,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之后又在部队考上了军校,但只考上了专科,所以毕业后的授衔是正排。
下部队后,他分到了我以前也工作的那个单位,某政治部宣传科,职位是一个宣传干事。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从正排干到了副营。这期间他结婚了,还有个女儿。
军嫂大多数是全职家庭主妇,那时候嫂子除了家务,带孩子之外,其它时间都是在麻将桌上度过的。
老科长觉得这么下去太荒废了,于是想着怎么给嫂子找份事做,也顺便补贴一下家用。
很快老科长盯上了做车载监控这个行业,那年这个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都才是刚刚流行,他算是踩到风口了(现在国内安防领域最牛的两家公司海康和大华也是那个时候发力的)。
起初他还以为这是多么高大上的行业,顾虑重重的他一打听才发现竟如此简单(用他自己话形容就是,一个摄像头插一根线就搞定了)。于是他用嫂子的名字开了第一家公司,正式踏入商海。
没想到什么都不懂的两人居然旗开得胜,当年的利润就超过百万。这件事被单位的人知道后,我的老科长就多了一个绰号叫“C百万”(C是他的姓氏)。要知道那年,他这种级别的干部一个月工资不过一千来块。
尝到了甜头的嫂子,再也没有上过麻将桌,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面,俨然成了一个商场女强人,他们公司的市场份额在驻地也是名列前茅。
老科长也同样没有满足,第一个项目成功之后,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二个项目。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肯留心,总会有收获。运输行业很快进入科长的眼帘。
从今天的眼光看,这个行业虽然赚钱,但是太辛苦,而且行车事故的风险大。
这些老科长不是不清楚,但他有自己的打算,运输再辛苦也没有在老家种地辛苦,风险再高也没有在老家替人挖煤风险高。
他先是承包了一辆大巴车,找了个亲戚帮自己开。一段时间后,觉得确实可行,就把家里的那些穷亲戚,连带村子里愿意出来干活的小青年都叫到了驻地,加入自己车队,让他们学开车,帮自己管理车队,他们底薪虽然不高,但都有提成拿,基本属于多劳多得,而且表现好的还直接给干股。
这一招直接点燃了穷亲戚的热情,他们在老家累死累活一年赚不了多少钱,在老科长这一个月就比在老家一年赚的还多。在大家的努力下,老科长的车队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在驻地能排进前二。
就连一些眼红他们的当地车队,想上门来找事,但看见科长的这些员工都是一个村出来的,人多势众,也只能认怂(何况科长还有部队的背景)。
前两个项目都成功了,老科长的绰号也从C百万变成了C千万,但他依然没有“收手”,开始了第三个项目,投资酒店。
他依然是先开了一个小旅店试水。因为选址比较好,在一个学校边上,钟点房生意火爆。
他打算扩大规模,在驻地的老城区又投了八百万开了一个相对高端一点的酒店。
依然还是老办法,不过这次没有找自己亲戚和同村,而是把以前自己带过的兵都招了进来。这些都是舰艇兵,自然不存在怕吃苦一说(《天道》里面有一句话,他们拼的就是在不是人呆的地方干不是人干得活),靠着大家这股玩命的劲,很快他的酒店也在这片区域打出了知名度(店员全部都是海军也算是一个亮点吧,而且在酒店的位置离码头也不远,在房间就能看见各种型号的军舰)。
老科长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他在生意在虽然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但是在军旅上并不算成功。在体制内,太有钱不算是什么好名声,除了招人嫉妒之外,其他的原因大家都懂的。再加上他在外面的项目实在太多,工作上精力难免不足,所以只干到了副团就被迫转业了。
我在他下干了两年多,收获不少。总结他的核心心法有两个,第一就是有想法就去做,要坚信做了就能成功。
就拿他第一个项目来说,他和嫂子两人压根就不懂车载监控,只知道这玩意能赚钱,下定决心开始行动之后才发现那扇“门”居然是虚掩着的。
嫂子和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L,只要你有想法就大胆去做,要坚信做了就能成功。”
第二个心法是永不满足现状,要说财富,他在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就已经算是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他还是每隔几年都坚持做一个新项目,就是怕自己会被时代淘汰。
(并且他还有一个优点,善于用人,无论是自己的穷亲戚还是那些退伍兵,这些人放在老家只能种地,放在大城市可能连一份体面的工作都找不到,但老科长就能人尽其用,发挥他们的优点,当然这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