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阳如血,驼铃抚过沙粒的肌肤,昂首前进的驼队,每一瞬间都展示着生命行走的雄姿。有了生命的移动,沙漠从此不再荒凉……”
这是一幅沙漠驼队的照片,荒凉中的美仑美奂,令人感动的凄美。
一队驼影剪开了凝固着的历史。看到驼队,便不由的想到了那条名贯中外的丝绸之路。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探险者的足迹,丝绸之路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脑海中,历史的画卷一页页翻过,描绘着的是奔波在这条路上的那些有名和无名的人们……

风尘仆仆,满面沧桑的张骞,率领他的使团从画卷中走来……
在大汉天子的旨意下,张骞率100多人使团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而出使西域。
从最初的踌躇满志到最后被匈奴扣押、娶妻生子,多年的囚禁没有摧垮他的意志。
13年后,从匈奴逃出,6年后,再度出使,终于功成名就。
这个有着坚定意志、有着强烈爱国情感的汉子,从来也没想到过也不会想到过,他的坚韧与坚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多么卓越的贡献。
他的成功出使,促进了汉和西域各民族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传入中原栽培;
“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的大宛的汗血宝马传入汉朝;
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撩拨着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人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坎儿井”逐渐推广;
中国蚕丝和冶铁术传到了大宛以西以至安息国……
于是张骞成了开通丝绸之路的第一人,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珠帘掀开。
再次通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智勇过人的班超从这里走过……
历经千辛万苦西去天竺求取佛经将佛教在中国传播、发扬光大的玄奘从这里走过……
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在不同文明交往的这条道路上,留下了诸多的璀璨的历史遗产,留给后人无数神秘而美丽的传说和无限的想象。
曾屹立在丝路上的绵延数百年文明的王国──楼兰古国消失了。茫茫沙尘留下的是看不清情节的绚丽繁华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个寂静而充满遐想的背影,让无数遥望的人一遍遍憧憬想象着那可能有过的曾经。

曾经热闹繁华、如仙湖一般的罗布泊如今已变成绝域之地,荒凉死寂,人烟稀少。人们只能在各种文献记载中来回想着古人的描述:“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多少繁华已被淹没,多少美丽飞灰湮灭。
如今依然在丝路上绽放的,莫过于敦煌。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伊斯兰文化……多种文化融汇、碰撞在这里,使敦煌成为了一个神圣的称呼。
想到敦煌,我们脑海中就会涌现出雄伟的莫高窟,反弹琵琶的飞天壁画,永恒的是视觉震撼和对高超艺术的赞叹。
藏经洞里的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记载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文化成果,则使敦煌成为了全人类的“敦煌”,凝聚成了丝路上的“饕餮盛宴”。
漫漫的丝绸之路,曾经承载了多少人的憧憬。
出于政治目的使者,专心于经济利益的商人,迷恋于世界不同文明的游者,迫于生计为追求新生活的逃难群……
就是在这熙熙攘攘,奔波忙碌的人流中,人类的不同文明和文化在不断地交汇融合,在长长的丝路上不断地开出各种文明交融的绚丽花朵。
时间扬起的黄沙可以掩埋路人的尸骨,可以摧残辉煌的国度,可以移走曾经的绿洲,但扼制不住人类对于文明的渴求和向往。
追忆已经逝去的文明,憧憬人类未来的新文明,人类文明不正是在新旧文明的不断更迭中不断向前的吗?
丝路已逝,“丝路”如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