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怀着小宝的时候,不知道多少次被人问到过性别的问题。有一次轩哥被一个奶奶问: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轩哥说:“我都被问过无数次了”,他气的不理人家了。
大部分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想的:要是女孩儿,一儿一女凑个好,人生就圆满了;要是男孩儿,两个儿子可得使劲干了。
结果,我现在是两个男孩的宝妈。那么,我要不要拼命地为了两个儿子攒钱,为了以后买房、买车、娶媳妇……如果这样,那么我这余生就是为两个儿子打工了,做父母的就要这么悲惨吗?
现在我们所看重的房子、车子以及一切的物质追求,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孩子的眼中真的那么重要吗?给予他们的物质堆砌,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
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我,也曾让我陷入深深的焦虑中。在小宝出生没多久,我在朋友圈中写下这么一段文字:
孩子,欢迎你的到来!你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你是为了实现你的价值而来,不是吗?你主动选择了我们,而我们有幸成为你的父母,你来不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望,我们也不是为了你而活。你的出生,也是我们的一次重生,我们在不断修正自己样子的同时,也期许着你长大以后的模样。你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房客,十八年后,你会像鸟儿一样飞出我们的家,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互相陪伴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给予你的是真正的爱与关怀,在以后的的日子里让你少些痛苦和挣扎。这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未来是什么样子无法想象,可终究你要的是自由,要的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自由,是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的财富,健康,幸福,快乐……不是吗?既然你来了,我们就要倍加珍惜,等到你要走的那天,我们就要放手让你去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自己的孩子,更应该如此,我们要给予他们的是:应对现实以及实现自己愿望的能力。
就下面这样一个场景,做为父母你会选择哪种做法呢?
一个1岁多的幼儿,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要得到这个玩具,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大人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拿给他这个玩具,这实在太easy(简单)了;另一种方式是,他连滚带爬地挪了十几米远,拿到了这个玩具。
这两种方式,他的愿望都实现了。
只是,前一种方式会让他形成的感觉是“噢,大人太厉害了”,后一种方式则让他感知到“我太厉害了”。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无论做什么事儿都有他的内在动力,即“我想要什么”,如果一个孩子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即“我能行!”,是不是我们父母想要的呢?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是“自证预言”,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我们说的话,就像是生命的预言一样,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形成我们的命运。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预言是“他可以”,那么他一定就可以!
正如一位父亲所说:“父母的责任从来不是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而是让孩子有能力自己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