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过而立。早思量写一篇叹老主题的文字,却迟迟未能下笔。不是说我们都是叹老族吗?在父母亲朋、领导长辈眼中,或许还当你是孩子,正值豆蔻时光、花样年华,可你自己偏偏知道,早不该自欺欺人了。细细算来,现今已是毕业的第九个年头了,虽然才刚开始,但时不我待、白驹过隙的慨叹还是时时生发,望镜中容颜渐改、华发初现,想心境亦是与初出茅庐时大不相同,突然觉得造化弄人,兜兜转转来世间一遭,不过是教你参透一些道理,了悟生息有常,须各安天命罢了。唉,这难道就是老去的心境吗?
(一)我已不愤青。
以前听朴树的《那些花儿》,觉得生活悲凉,聚散有时;现在听朴树的《平凡之路》,觉得人生有常,后会无期。我已经学会了接受不公、不平,并尝试着不去抱怨甚至愤恨。我已不愤青,爱国,但已是默默,不会蓄意攻击、谩骂敌国,我知道国家强大,自有办法。我对社会现象明辨,但不会扰乱视听,我知道公道正义,自在人心。
我已不青春……
(二)懒得去计较。
做学生的时候,希望成绩好,老师关注,拿到奖学金; 当老师的时候,希望学生爱戴,同事喜欢,成绩突出;刚到党校的时候,希望认识更多领导,早点升职级;来到党派机关,希望人际顺畅,业绩攀升。现在呢?以前特别在意的东西,现在都不愿意去关注了。什么嘉奖、什么评价、什么升官、什么有名气,那些让人烦累的东西,已经很少去计较了。
(三)一切顺其自然吧!
你看,以前孜孜以求的人和物,如今都已尽散。说过会爱你不变的人,早已不知情归何处;想要获得的名利地位,想想已不再那么重要;振臂狂呼的理想,早已缱绻于现实某个角落;抖落尘封的壁垒,来时是你,去时还是你。其实,顺其自然,一切未变。
大学毕业,没有关系和银子,根本进不了想去的学校教书,所以错过了与父母的团聚,也失掉了和青梅竹马的爱情;所幸可以去大山资教,那里条件宽松,任你发挥,所以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了学生的尊敬还有小小的家庭;资教期满,上天眷顾,调剂进了党校,学到了很多人际法则和沟通礼节,还有智者指路;想想可以在此终老吧,上帝又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有幸看到更多的美景。也许前路还长,你的变更还多,但遵循着冥冥之中的指引吧,也许一切早有定数。
(四)向现实屈服。
记得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世界名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学时候变成了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学富五车,著述颇丰;然后呢,可以考上古代文学的研究僧也是不错的,待我在坊间小有名气,定去拜访学界泰斗,切磋技艺;现在,我只想做好本职,有能力孝敬父母、帮扶姊妹弟,如此便可。
是什么让我们屈服了呢?理想不再称之为理想,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实并没有给我当头棒喝,是我自己选择了平庸。但此时,我并未觉得有丝毫不妥。我既没有因为理想未实现而郁郁寡欢,也没有因为屈从了现实成为一介草民而忿忿不平。反而,我觉得一切恰好,并且滋滋有味,活得有声有色。
放弃了好高骛远,选择了脚踏实地。或许确实是再坚持一步就可以得到的桂冠,因为怠惰松懈而失之交臂,但那条路就真的适合你吗?因为不可知的前景,你反而觉得此刻,才是最好的安排。哈哈,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性情,在我们身上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五)渐行渐远。
和过去的鄙俗的自己,渐行渐远。和过去的非志同道合的朋友,渐行渐远。和过去的惨淡经营的情谊,渐行渐远。和过去的痴妄无知自大,渐行渐远。和过去的不切实际的梦想,渐行渐远。还有,和单纯清净的自己,渐行渐远;和美好的痴恋,渐行渐远;和向往已久的理想,渐行渐远;和喜欢的朋友,渐行渐远。有些是主动的放弃,有些是被动的接受。有些是成长,有些是倒退。有些让你笑,有些让你哭。磕磕绊绊,成长不易……
你觉得别人变了,这不好那不尽人意,其实这个时候,你最该反观内心,因为此刻,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你自己,只有在自己变了的前提下,才会觉得物是人非。我有时很想竭力告诉相知相熟的亲朋,我最怕你们说我变了。我承认自己确实有变化,变得成熟了、坦荡了、淡然了,也许是往更期待的、更好的方向变化了,不再焦躁、不再抱怨、不再不切实际,可我的初心未改。柳叶说,很多人走着走着就丢了自己,可我没有。我明白自己所想,我知晓自己欲求,我知道现实和理想的距离,并努力使之平衡。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概念。
你看从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你看现今,星移斗转,大体如昨;须他日,容颜已改,心境依然。如果我们这许多年的情谊,全都不曾变,那必是极好的。怕最怕,我觉故人仍相知,故人待我已非昔……
我已不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