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
这句问话和呼唤“啊,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了全世界。
———《吉檀迦利》

这段时间,练舞多过画画。每天看舞者们挥洒汗水直至深夜,拼命的劲头压根不逊色于CBD里996的精英们。空气随着舞者的旋转急速流动着,每个分子都彰显着生命的活力。
其实在各行各业,想要精进,都得忍受孤独、重复单调和艰难。盯准一个位置,花几十年的时间挖一口深井是值得称赞的。而那些喜欢到处打井的人并不就是浮躁的傻子,他们只是想让生活丰富多彩,看更广阔的世界,懂更多的知识,更愿意去挖掘新事物,去花成本试错,这何尝不是创新的推动力呢?
TED的一期演讲《What do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中提到了“多重潜力者”,他们是一群爱好广泛的人,想做的事情很多。像达芬奇,就是个典型的多重潜力者,他不但是画家,还在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
去年我还写文,略带鄙视的指出爱好广泛,啥都学不精。看了这个演讲后,觉得自己思想还是狭隘了。人生说短也有好几十年的时间,不去突破、尝试新事物,换个角度来看也是对生命的一种亏待。
演讲说:“一生心无旁骛的观念在我们的文化里被浪漫化了,这种命运论或者命中注定,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有一个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或者使命。
但是如果你不是这样的呢?如果你就是对很多事抱着好奇心,想做各种各样的事呢?那么在这个文化框架内,你么有生存的恐惧。所以,你会感觉孤独,你会觉得你没有目标,你甚至会认为自己有问题。
你没有问题,你只不过是一个多重潜力者。”

爱好广泛、能够跨界是一种能力资本,若被“不幸”扣上“非科班”、”民科”、“野路子”的帽子,实际上是对能力的一种认可。入不了科班生法眼的人,谁会去吐槽呢?
抛开大学制度来看,学习根本不存在科不科班之分。混日子的科班生大有人在,刻苦钻研的民科们也一抓一大把。
所以,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对与错?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总是基于评价者自身的观念,可真的好不好只有体验者自己明白。挖一深口井或多挖几浅口井都是个人选择,安排好时间精力就行。
多挖几口井是大面积撒网,勇于试错的过程,肯定会有后悔的时候。但是后悔只是大脑制造出来的一种感觉,有什么可怕的呢?
比起那种干脆不去经历的后悔,撞上南墙的后悔实在好太多!因为前者定是带着深深的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