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 13 号线,是北京第三条通车的地铁线路,连接了北京老城与北边外来人口聚居地,也是我坐过最多的线路。

知春路
我们学校就在知春路边上,这也成了我来北京以后最早出入的地铁站之一。知春路这名字很妙,王勃的《仲春郊外》有云:「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让人感受到春天来临的欣喜。毕业后有段时间我也住在知春路附近,还特意办了张交行的沃尔玛卡,期望能多去地铁站附近的沃尔玛薅羊毛,但最后好像也没去多少次。关于地铁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运村对面那个入口,两个正对着的长电梯,面面相觑,颇有意思。
立水桥
立水桥是我毕业后第一个住处,北边是号称亚洲最大的社区——天通苑,作为换乘站,此处人流不少。每天早上,人群涌入地铁站,大都往西边前去帝都互联网据点,我的两个室友便在其中,而我则往东,人少很多,拥有足够空间和闲心来看看书或者窗外的风景。刚毕业那年的夏天,北京特大暴雨,我刚好坐地铁回家,走出站门,眼前已是一片汪洋,那是第一次体会到立水桥这个名字的意义。
柳芳
柳芳站是离我第一份工作地点最近的地铁站,每日我就坐 13 号线往返于立水桥与柳芳。柳芳这个名字也很好听,后来我才知道,这地方以前叫牛房村,80 年代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从土气变身文艺,这才真叫起名的艺术。还记得刚毕业时,觉得一个人回家也挺无聊,便索性在公司待到很晚,回去的时候地铁站人已经很少,只见站台液晶屏上的跳动的红色时间积蓄着能量,仿佛要在这片静谧中爆发出让人猝不及防的巨响。
五道口
「行人车辆请注意,火车马上就要开过来了…」想必在五道口待过些年头的人对这句话都很熟悉。如今铁路已拆,五道口也成了历史名词,回忆却将我拉扯到高三那年,和同学来北京参加奥赛培训。第一天我们闲逛,去中关村看 DNA 雕塑,去看还在修建的鸟巢。当时西直门换乘还要重新买票,我才知道北京还有地上的地铁。五道口出站,沿成府路往西,科技大厦上还是 Microsoft 的 logo,后来变成了网易,再后来又变成了快手,以后会变成什么呢?无人知晓。毕业后我在五道口总共待了四年多,上学时也常来,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但一切又都很短暂。光合作用关了,场效应馆关了,卡瓦小镇关了,双马搬走了,最后连桥咖啡也关了。总有新的酒吧和小餐馆冒出来,但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在这留存多久。在这里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大钟寺
大钟寺如今成了我下班看电影的好去处,除此之外,真是一片荒芜。附近的巴州驻京办餐厅是不错的。
西直门
西直门的换乘绝对是噩梦级的,但我就这么每天两次,走了三年。上班走过无数电梯,从地下钻出;下班则一路向下,潜入地底的巢穴。我还有不少次在西直门没赶上末班车,只得出站打车或骑车,真是恼火得很。西直门站边上是北京北站,如今暂时停运,我唯一在这坐火车是去呼和浩特,那是个周末,我也不知道那时为啥想去呼和浩特,大概觉得只要远离北京,就会很开心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