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某日,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
1897年1月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本名徐章垿,由于拗口,在1918年赴美之前,父亲徐申如为他改名叫志摩,因为徐志摩小时候有位僧人为他摩头灌顶,预言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徐家为当地首富,开有酱园、丝绸庄、发电厂,还跟人合股开了裕通钱庄。徐家不仅有钱,还有人脉。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徐志摩还有个外甥女多年后成名,叫琼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然后,收到了很多人的回复,每个人看到不同的点,总结以下精彩答案:
1.论改名的重要性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书香门第,余庆之家
4.不为生计而活的人,才可以挖掘自己的才华
5.基因很重要
6.投胎是门技术活
7.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阶层接触的人不一样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样一段文字,每个人都看到了不同的重点,认为它说明了不同的道理。这个现象表明,同一事物总是一个多面体,而每个人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基于家世、经历、学识、理解、兴趣、观念、情感等)发现不同的东西。
同时,我还想说,为什么每个人都只说出一点呢?为什么没有人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道理,然后指出一二三。这就是我常常告诫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学会单点概括,更要学会多点概括。单点概括有可能直达本质,但多点概括却会让自己看得更全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