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甜苦吟(原创)
文/青颜珠珠
柔雨斜风东道主,滂沱暴骤自由行。
唯知因果空来去,却步波澜顿宕情。

赠药山高僧惟俨〔唐〕李翱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解读
李翱去药山参拜药山惟俨禅师,禅师正在窗下看经,既不起身迎接,也不抬头招呼他。李翱急躁地说:“见面不如闻名!”禅师说:“太守为什么要贵耳贱目?”李翱连忙施礼道歉,请教:“什么是禅?”禅师用手指指空中,又指指地上。李翱没有领会,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欣然有悟,当即吟出此诗。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便是禅师所指示、李翱所体悟到的“道”。云在青天,从风变灭,卷舒自如;水在瓶中,恬静安祥,清光可鉴。如果你是云,就以云的立场,在天空逍遥飘流;如果你是水,就以水的立场,在瓶中安逸自在。
赠建业契公〔唐〕孟郊
师住青山寺,清华常绕身。
虽然到城郭,衣上不栖尘。
尘劳迥脱〔唐〕希运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悟道诗〔唐〕良价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解读
洞山禅师有一天乘船过河,看到河面上映着自己的影子,豁然有所省悟,就作了这首诗。洞山的悟道经历和这首诗遂成了禅门佳话。
诗中借谈形体与影子的关系来表示对真我、佛性的体会。影子代表本体界的我,形体代表现象界的我,本体不能离开现象寻求。
船居寓意〔唐〕德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插秧诗〔五代〕释契此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解读
诗以农夫插秧感悟人生哲理。“手把青秧插野田”,农夫插秧时,手里拿着满把的秧苗,低头弯腰,倒退着身子,依次把秧苗插到田里。“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才能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这句的喻义是,人在虚心谦卑时,就能发现自己清净的心灵如同清澈的水一样,包容辉映着天地万物。“六根清净方为稻”,表层的意思是说,秧苗干净,没有被虫蛀,才能长成稻子。喻义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受尘埃的污染,才能修炼成大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插秧时一边插一边往后退。退后一是不会踩到刚插下去的秧苗,二是能把插下去的秧苗与前面的对齐,不会插得歪歪斜斜。当人在“退步”的时候,秧田在一步步地前进,插秧的工作正在一步步地完成,可见这“退步”实际上就是最大的进步。
悟道诗〔宋〕郁山主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解读
郁山主骑驴过桥,驴子失足把他从背上掀了下来,于是豁然开悟,写下了这首悟道诗。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这颗明珠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但是,长期以来它被物欲尘劳所蒙蔽、禁锢住了。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今天,去除了物欲尘劳层层的覆藏,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佛性明珠的智慧之光熠熠显现,放光动地,发挥出无穷的妙用,它照破了千山万水,乃至整个世界。
无得〔宋〕空岩有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
枕头扑落忽惊醒,四壁清风无处寻。
悟道诗〔宋〕无名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本事诗〔清〕苏曼殊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解读
苏曼殊相貌俊美,诗情洋溢,深得美人眷爱。但既已为僧,自当远离爱河情海,偏偏他骨子里又春心未泯,难舍情缘,这就使他一生情障极重,经常陷在凄楚的情思中而难以自拔。苏曼殊诗中自称“不向情田种爱根”,虽然倒也属实,但他最大的问题,则是“不向情田断爱根”。爱根未断,难成正果。他是一个成功的情僧,却是一个失败的修行者。终其一生,也没有功力冲过情字大关。
游钟山〔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得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和子由渑池怀旧〔宋〕苏轼
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