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零露
历史本身是延续的,有很多东西是在默默的状态下一直在准备,长达300年之久。在这个漫长的准备期,不是很容易被发现,特别是在文学方面。
比如说在白话文运动刚开始之后,五四运动前后的大家的文字中,“的”用得很多,如果现在我们写文章,就会把“的”删掉,这样表达会很简炼。如果我们也是在五四时代,可能用得比他们还多,因为他们是在强调一种东西。
文字的解放和文化解放的时候,觉得我们用很多“的”“了”“吗”等,因为希望我们讲一口语的东西溶化到文字中来,我们讲话时候不觉得,可是文成文字就会特别“醒目”。不像我们用语言表达时候说:“你吃饭了吗?”后面两个字音很轻带出来,可是一旦变成文字,就变成同等重要。在这个部分上文字和语言之间一直在琢磨。
有一天语言和文字,变成一首美丽的诗。是因为语言和文字经过长期的琢磨的过程 。
在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时间,就是唐诗的一个琢磨过程。
魏晋是一个锤炼的过程 ,到唐代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如果美术运动在唐朝是一个花季,诗更是一个花季。
今天做为一个创造者,我们会发现汉语文学,已经影响到世界,唐诗的影响也不仅是对读书人,他透过戏剧在文盲的世界也产生影响。
������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