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在上古时代,帝位是禅让制的。尧传给了舜,而舜又传给了禹。
这个古代人还真是伟大,就没有一点的私心吗?
据说,尧年纪大了,有一次召开部族联盟大会,说起了接班人的事。于是就有人推荐,说接班人,当然是尧的儿子丹朱喽。
看来,古代的人也知道拍马屁,也不是那么单纯的。
不过,倒是尧坚决的不同意。尧帝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素质太低不能担当帝位。

于是,有人又推荐了虞舜。
经过多年的考察,尧帝认为舜确实有德有才,堪担大任,于是就决定把帝位传给他。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了舜。
后来呢,舜也是遵循了禅让制,把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可是到禹这里呢,却传给了他的儿子夏启。
这个大禹可真不够意思的,怎么会破坏规矩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说,大禹一开始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的。
一开始,禹选了个继承人皋陶。可是皋陶却比大禹还死的早,因此禹又把帝位传给皋陶的儿子伯益。这两父子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当年就和大禹一起治水。
这样看来,禹也还是遵从了禅让制的传统。不过,后来的发展就有些走样了。
帝位是传给了伯益,可是禹所在部落却有许多的人并不买伯益的账。在这里,禹的儿子夏启更有势力。
因此,在禹死后不久,夏启就发动了部族争斗,打败了伯益,自己当了首领。
于是,禅让制终结了。

也有人说,其实禅让制一开始就是个笑话。
舜其实就是尧的女婿,而且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之所以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是因为他的儿子太没出息,传给他也保不住。所以就传给了舜,反正是女婿,还是没有旁落给别人。
还有舜传给禹,其实是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威望和势力都越来越大。
因此在后期,明里暗里的,禹时不时对舜施压。最后,舜也是无可奈何只得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一个是传给了女婿,另一个是被逼无奈,哪有什么禅让?
这们说,好像也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已经是那么年了,我想也不要去追究了,也无法追究了。就让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