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讲师走过几个阶段。
记得第一次讲课的情形,1个小时的内容,准备了很久,在家里不断地一遍又一遍演讲,即使那样,到了课堂上开讲时,还是紧张的嗓子发抖,也不知道是怎么结束的。
有了第一次之后,就这样开讲啦!
但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大量的准备,生怕漏掉了什么,课堂是紧张的,总想在课堂里塞入更多的东西,害怕有一个空间,现在想起来,其实害怕有一个空间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害怕学员提问,就像自己是个冒牌货,万一学员一提问,把冒牌货的身份给揭露了,那就尴尬了,于是,用大量的PPT、知识塞满了整个课堂。
就这样像填鸭一样讲着。
然后就到了第二个阶段。
自己开始放松下来,放松后的自己就允许有空间存在,首先是自己有了空间,然后就允许课堂里有空间。就开始少一些内容,有一些时间让学员消化,偶尔还会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这个阶段开始让学员提问,但还是很紧张,担心学员问得问题自己答不上来,担心学员刁难自己。这个阶段还是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要。
慢慢发现,没有人故意刁难自己,而且即使刁难了又如何,这恰恰是自己好好学习的机会,这个阶段经历一次尴尬的教学,一个沙龙,那种定期要求必须参加的沙龙,通常主办方希望沙龙一口气讲完,中间不要休息,但记得当时的我,注意到氛围不好,想要通过休息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三次提出请求,主办方都说最后一次讲完,现在想想自己当初的不开窍,没理解主办方暗含的意思,不能休息,一休息大家都不回来了。然后我还是坚持休息一下,结果就是休息回来没几个人回来继续听课。
这第一次的尴尬让我持续了好久,想起来就觉得难过,当然我可以分析是环境的因素,但如果我讲得足够入迷,其实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了。
但这次的经历却让我大胆了很多,觉得其实没什么可怕的,放开胆子去开拓就好了。
于是到了第三个阶段,喜欢学员提问,而且明确会说,你们的提问我有可能不会,即使不会也很正常,所以你们就放心大胆来挑战。有时候会遇到很多学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让课堂进入到更高质量的互动与收获期。但有的时候学员貌似木木的,你让他们提问,他们无法提出好问题,而且他们也米有问题。
这个情形,找不出原因是什么,氛围不错,老师也希望大家提问题,但大家问不出好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当你有一个问题提出的时候,一定会有答案出现。
和培训界一大咖聊起这个尴尬,因为他说他现在最喜欢的课堂就是全由提问组成,我就问他:”如果遇到不爱提问的学员怎么办?“
他说没有不爱提问的学员,只是因为你没让他足够体验到这个学习的过程,没有足够的体验,当然也就没有问题可提了。
那一刻,就是突然间就解惑了。是的,如果学员没有足够体验和感受,当然就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这次正好碰上给90后上课,我就刻意做了几个调整,第一个就是首先全部用他们的真实问题穿插课堂要讲的知识点,其次,每一个方法都给他们足够时间体验,果然,学员开始提出一个又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把课堂的高度一波又一波拔高。
所以,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让学员足够的体验和感受,另外一定要通过他们熟悉的场景开始,这样保证他们觉得和自己切实相关,才愿意学习,而体验和感受自然就会生成,到时候不问问题都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