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什么?”
“随便。”
“要不吃寿司吧?”
“换点别的?”
“那……去吃火锅?”
“不好意思,我最近有点上火。”
“那到底吃什么?”
“随便。”
相信不少人对类似这样的对话都有所耳闻,并觉得再正常不过。这里我想一探“随便”到底。
说出“随便”的究竟是怎样的人?我觉得,他的家庭里可能有比较强势的人,他或许说出过自己的想法,但是当屡次被驳回之后,坚决也就慢慢变成了试探,再也没有了主见,做什么决定之前也都要去问问身边的人才觉得安心。至于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因为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当时堂哥也算是意气风发过,大学的时候,不顾父母的阻拦选了美术专业,等到出社会以后碰壁了,他就觉得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了,于是心甘情愿的去帮父母干洗车行,甚至听他们的意见,早早结婚组建了家庭。
说到选美术专业的,我知道的还有我同乡一青梅竹马。她最开始上的还不是大学,后来觉得学历重要,便边去外面兼职,边结了业。之后仍在兼职过的地方继续工作,赚取经验。几年过去,她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也许他们各有各的幸福,但我还是更羡慕后者。因为她选得坚定,走得也坚定。堂哥虽说出社会以后碰壁了,但学历比他还低的难道就不会吗?是他在碰壁的时候,马上对自己的选择起了怀疑,于是,对之后的选择他开始畏畏缩缩起来了,甚至不想负责,听从了父母的意见。但是要知道,选择了就应该负起责任,既然如此,还不如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