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笨人不必放弃理想,也是有活路的。
俞敏洪,他就是我眼中做人做事都比较“愚笨”的人,上学时的成绩和见识都远不如北大同学,一直是优秀分子身边的小透明小跟班。毕业后几年也颇不如意,被北大开除,跌到谷底,反而置之死地而后生。那几个当年班里的风云人物,从美国被召回成了他的开国臣子。
有活路的笨人是“大智若愚”的。当年的俞敏洪,是笨,是土,没本事出国,更没有灵活的交际手段,在北大也混不开。他很清楚,所以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啥都别想,干好自己的本行,干到极致。那些年,他铆足了劲攻下英语,虽然他自己屡次申请出国失败,却成了最牛逼的英语培训老师。在开启商业帝国之前,他首先在专业上做到了第一,无人可以取代。
对于我等“笨人”,能做到这一步,足矣。难就难在,没有那么单纯的环境,让你心无杂念的专注于专业,你不可避免的与人打交道,混圈子。而打交道,混圈子最容易让人迷茫,不仅分散了精力,而且得不偿失。“聪明人”混圈子,如鱼得水,事半功倍;“笨人”没点根基就混圈子,拉不下脸,费力不讨好。俞敏洪在开培训班之初,也遭到不少阻力。无奈,他也接受潜规则,去请吃饭,送人情,把自己灌到胃出血,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后来他偷发小广告,在小平房里非法开班,还是靠着实打实的专业水平,收获超高人气,秒杀一众培训机构。这个时候,潜规则自动退下,世界自然给他让路了,任何时候人类都遵循强者原则。“笨人”要想活下去,必须要在某一方面成为强者,而不是学“聪明人”走捷径,再说也学不会。
有活路的“笨人”既谦卑又自信。换句话说,摆正自己的位置,能屈能伸。在北大上学时,俞敏洪就是个土掉渣的小透明,但他却一直在向中心人物靠拢。精英聚会他是完全插不上嘴的,他总是乐颠颠地来来回回添茶倒水,然后搬个小板凳,安安静静坐一边,一直坚持了大学四年。很多成功的人在大学时就已经锋芒毕露了,像他这样真的很难与现在挥斥方遒的上市公司总裁联系上。
到他下定决心创业时,他有胆量到国外去把那些从没把他放眼里的精英同学请回来做帮手。这一点,才是他能打败一切优秀选手的真正原因。我总怀疑他敢这么做不是源于自信,他有着农村娃的天然自卑;而是因为“笨”,并且“笨”到了一定境界,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去推敲。也可能不是笨,而是太想成就一件事了!那些精英同学是最早一批留学发达国家的,至少当年能出去就是赢了,回来岂不是承认自己在外面混的不好?况且还是回来给班里的一个土鳖打工,这不是啪啪打脸么?可俞敏洪就是敢这么做了,尽量遭遇冷眼甚至被骂,最后就是做到了。这些精英帮手如虎添翼,迅速让他发展壮大,走上正规化道路。
我自己,“笨”不是最可怕的,“要脸”才是死穴。硬生生把和外界的联系都切断了,该谦卑的时候清高,该自信的时候怯懦,总想学“聪明”一点,顾前思后太多,捆绑了自己的手脚。其实一切从目的出发就可以了,没必要想那么复杂,没必要完美,达成目的才能说明一切。
只要路子选对了,“笨”的越彻底,一定走的越高越远,一定可以超越“聪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