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学习的认识。

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成甲老师,在得到APP开设《成甲说书》专栏,用它独有的深入思考,激发别人潜能,同时善于分享。他为我们分享的第一个经验是写反省日记,而且自己坚持了整整七年,通过长期的反思修行,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形成战斗力,为他以后一步一步自我实现奠定了基础。我被他的毅力折服。
思考一: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最大区别:男人天生是理性分析者,他们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这本书更好的体现,用男人的视觉来阐述。想写文章写得更深入,除了表达形式和技巧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突破思维瓶颈。
很多人都可以写,但只有少数的人能成功,原因很简单:运用底层思维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打破传统,创新出自己的专属文章。
还有很多人还会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或者怎样写都是那样的疑问。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用全新的视觉来写文章会事半功倍。这要求我们更深入思考,而思考离不开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们都是在思考中前进的。
思考二:
父亲曾告诉我:如果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一年就学会365个知识点。这是我对学习浅显的理解。而成甲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积累过程,而是通过复利循环寻找到临界知识的拐点,加上长期投入最大倍率的事情,最终量变到质变,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系统。
复利循环,临界知识,最大倍率?
面对这三种新的名词,顿时有了极强的好奇心,想快点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抱歉,这是书中的精华,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
”少数的知识能带给我们关键的影响,就是临界知识”,而我将其归纳为:用改变行动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发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
就拿写作来说吧。简书中关于写作技巧和方法层出不穷,其实我们运用书中提到的底层思维,来解释写作: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知(人,事,物)。它除了是一种表达方式外,更强调的自己的感知,就是你亲自参与其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原来这是写作的基本规律。回到生活中,一只小猫、小狗的故事是不是都可以写写呢?当我知道这一规律后,我的写作素材库仿佛扩大了许多,从原来一个点,到一个面,希望以后能到一个整体系统。
思考三:
前见天,看见写作群里的好友写了一篇关于读书几个误区。其中之一就是缺少行动。想要行动前需要知道行动的方法,这本书也做很多这方面的详细说明,比如:刻意练习,反思,回顾,付费购买等等。如何行动,就看小伙伴们了。
总体来说,确实颠覆我对学习的认知,曾经认为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不知道有效率的学习能让自己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知道”和“做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却千差万别,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看来以后我真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