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他乡(二)

作者: Moody暮荻 | 来源:发表于2019-10-17 11:41 被阅读0次
行走在他乡(二)

在一些苦闷的日子里,我出来走了走。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留着几幅别致的图画。

一幅在苏州耦园。我穿过一痕石板铺就的过道,阳光被外面参差披拂的树影滤成得柔和明净,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粉白的墙上。

过道尽头是一座宽敞的堂屋,屋内窗明几净,红木的桌椅摆放有序,像是静候客人的到来。

不过拐个弯,踏出门槛,冷不丁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和我撞了个满怀。

门口假山堆叠,眼见着这几块嶙峋怪石摇摇欲坠,却又被那几块险险扶住,形成一个奇特的支架结构,明明坚实不动却无人敢试探它的稳固性。

我原觉得屋前就该是一马平川,敞亮干净,阳光照进,一览无余,这样方觉心明眼亮,通体畅快。

但我的眼前,除了高度可及屋顶的假山,更有足可以遮蔽假山,根深叶茂的几株古树,将季春时节已经暖熏熏的阳光筛得澄碧通透,化作满地金色细碎的光点,在散发着绿意的春风里不停摇曳。更兼那假山上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苍翠欲滴,青葱葳蕤,挨挨挤挤得煞是热闹,其间几味红黄,恰似梵高图画里层层叠叠的青蓝色里多了红色的太阳和金色的星月,平添一段绚烂的风味。

就在那个下午,苏州城里的运河上必然是客船来来往往,划开道道清波,每艘船上绿色旗袍女子的琵琶声和酥软的小调在水上各处响起一阵又一阵。

博物馆的门口,拙政园的周边,必然招展着一只只导游专属的旗帜,色彩鲜明,充满热情地舞动着。

平江路那条贯穿南北的平江河水,两岸的青石板路上,必然是摩肩接踵的游人。和河畔的依依杨柳一样富于风情的,是流水一样穿街而过的女孩儿们,她们或是汉服加身,长袖翩翩;或是小衫短裤,腰肢轻盈。她们眉目如画,姿容里尽是岁月如歌,余音袅袅。入夜十分,“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景象便又再现了。

只有平江路灯火阑珊处的耦园,安静地像是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园外的围墙灰扑扑的,谁也看不出墙内别有洞天;园内伶仃数人,信步闲游,互不打扰。

就在这个世界的一座堂屋门口,我坐在石凳上,和一座假山,几株老树,还有屋角一丛芭蕉对坐冥想。

我想着园子旧日的主人,或是仆人,是怎样平常地打开这间屋子古朴的大门,然后迎接这每日被树丛柔化的阳光。

我想着那些在园里洒扫的嬷嬷和丫鬟,我想着扑蝶的少女和嬉闹的小童,我想着执卷的少年和沉思的长者,他们身后高高的堂屋端坐不动,秋千摇摇晃晃,梧桐滴雨,芭蕉扇风,一叶叶,又一声声。

运河上不绝的歌声,青石板上杂沓的脚步声,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忘记了我也曾在那里盘桓来往,茫然迷失。

说来也怪,我原本的安排里,并没有耦园。可是我就那样沿着平江河水的人流走着走着,一赌气就拐进了没人的小巷,然后一头扎进了这个角落的园子。

就好像曹操笔下的乌鹊,我绕过苏州这棵古树的一枝又一枝,独自依偎着耦园,收起我被风拍打的酸疼的翅膀,藏起我麻木的双脚,把我干涩的双眼闭上,享受这园子早就准备好的这一个角落。

这一个角落,于那天的我而言,已经足够。我等待了它很久。而它默默不语,就是最好的温柔。

行走在他乡(二)

一幅在扬州瘦西湖。是五月的雨天。

在景区的门口,一个母亲在给她的女儿穿上透明塑料的雨衣,雨衣从肩膀往下与普通雨衣毫无二致。唯一的设计点在它的帽子边缘,并不是薄薄一层塑料,贴着头发,根本挡不住密密麻麻的雨点,而是一圈防雨层,通过吹气使它鼓起来,撑起整个帽子的边缘,起到挡雨的作用。

我注意到这对母女的时候,那个年轻的妈妈正蹲下身,给她的小姑娘的帽子吹气。小姑娘就那么乖乖地站着,像个洋娃娃,妈妈把她摆在那,她就可以一动不动。

我已经忘了她们的表情,或者我压根没有仔细看过,我只一眼,就记住了她们的身影,一蹲一站,在景区门口稍显匆忙的人影之中突兀而又和谐地存在着,就那样把我早已冲进园子里的心,又重新拉回到我的身体里。

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欲断魂的行人中的一个,在那个雨天,我却突然地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后来我进入园子,看到了带着小鸭子悠游于江面的鸭妈妈,看到了在水畔弯曲着优雅的脖颈梳理羽毛的黑天鹅,看到了雨水浸染却愈显明媚的海棠花,看到了轻倚竹篱却清淡出尘的铃兰花。

我感谢瘦西湖的美丽,也感谢那场淋漓的雨,让我看到热爱美景的人们内心深处的美丽和慈爱。

温柔当是江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纵然有雨,不过给信步闲游的人们晕染上一层朦胧的背景,仅此而已。

行走在他乡(二)

另一幅图,则是许许多多相似印象的堆叠。

也许桥这个意象在我的心里已成经典,因而每过一座桥,我总要驻足片刻。

但我最喜爱的不是那些景区里精雕细刻,玲珑有致的桥,它们容颜精致,是游人的宠儿;也不是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上飞架南北的大桥,它们蔑视天堑,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荣耀。我偏偏倾心于街头巷尾架于小河之上的座座小桥,没有斑斓彩饰的夸耀,熔铸着钢筋水泥的血肉。

行万里路的人们,总爱用行走的长度和上升的高度来衡量自己的成就,夸耀自己的功绩,却忘了感谢那一座又一座新的路。

然而桥并不计较这些,在排排屋瓦的两侧,行行绿树的中间,它们默默俯卧着。与雄伟无关,甚至连江南水乡一贯的精致温柔的特色也无从在它们身上谈起。

但我独爱它们的这一份渺小和静默。若江南是一首诗,小桥们一定是诗里笔画最少的那些字,比如“一”,比如“个”,比如“十”,容颜质朴,却于一钩一划间告诉我简单的意义。若江南是一幅画,小桥们一定是墨色最浅的一痕,桥的一端,挑起杏花春雨,另一端,留白于漠漠长空。

当我倚着这座或那座小桥,感受这江南人家尽枕河的诗意,我恍惚想起海子的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尽管我出门的几日,天色灰蒙,偶尔雨雾淋漓;尽管眼前多半只有飘带似的河流,和繁茂的绿柳;尽管未见水边浣纱的江南女子,也未见小小的竹筏在水中悠游。我还是获得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安适。

没有床没有椅,只有这小桥的栏杆让我依靠,获得短暂的安歇,坚硬的栏杆并不十分友好,隔着一层衣物我依然能感受它毫不遮掩的粗砺和凉意。

车水马龙和大片的城市都被我抛在脑后,我独倚栏杆,视野狭窄的只有眼前飘带似的河流。两岸垂柳攲侧着身子,相互致意。相对的人家,仿佛前门后窗一开,就可以互道早安。

以桥为落点,我面朝河流,心湖微皱。这些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印象,一点点地堆叠着。我走着走着,忽的抓到了一种熟悉感。

我也曾蹲在家乡的小河边,把手伸进清凉的水里,感受一种流动的包容。我也曾抬手撩起河畔杨柳的发丝,然后放下,让它们继续在风里飘拂。我也曾走过乡村许许多多的小桥,它们也有着最简单的构造和最质朴的容颜。桥边自在生长的野草闲花,诠释着生命的恣意和随和。

对于一个方向感极弱的路痴来说,置身于一座陌生的城市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可是经历了刚下车的陌生和轻微的不知所措过后,走走停停之间,在千差万别的风土人情中,我还可以找到与家乡相似的花与叶,它们在风里雨里招展着。

我还可以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泥泞和杂乱,它们在旮旯里安然地存在着。

我也会见到熟悉人之间的亲昵,陌生人之间的擦肩,车来车往的交错,这些场景是生活交响的相似节拍,错落有致地敲打着每一个新的年月。

我终究想不到,在我最初的设想中,我以为到了所谓的远方,铭刻在脑海中的将是许许多多新鲜的印象,比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比如“二十四桥明月夜”……

可是时间流逝之后,在我脑海中留存的却是那些最质朴无华,不值得夸耀的感受。

坐在门前石凳上看风景的享受,还有那对母女在奔波中的短暂停留和整顿收拾,还有一座座桥和一个个人家普普通通的生活,原是和我旧日的生活大同小异的体验和经历。

也许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活成一座小桥,我们的世界狭小而微不足道。时间的河流从桥下穿过,在这恒久的流动中错落着俗世的悲欢。

我好像有点明白舍近求远这个词的意义,也好像对那个很普通的道理有了更深的体会:珍惜眼前,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白云无根,因而走马千山;绿水有源,终将归入海洋。而广袤的原野上,我仍愿做野草闲花,我依然渴望着远方,但我也将更珍视足下的土地。

行走在他乡(二)

相关文章

  • 行走在他乡(二)

    在一些苦闷的日子里,我出来走了走。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留着几幅别致的图画。 一幅在苏州耦园。我穿过一痕石板铺就的...

  • 行走于异地他乡

    每次来到异地他乡,脑子里总是会浮现出一个荒唐的想法:为什么这里的人长得和我故乡的人一样?为什么穿着也一样、表...

  • 行走他乡,贴近心灵

    人的一生最长不过百来岁,有的人生命是多彩的。然而,还有无数的人遥望着远方,卑微地低头徘徊,只为活着。怎么可能没有人...

  • 「行走印记」所谓他乡

    你在路灯下种上影子 让沸腾的霓虹接替你 照看雾霾下的城市 每一条街道都住满陌生人 每一声问候都另有目的 向晚的驿道...

  • 万家灯火

    最让人觉得落寞的, 不是身在他乡, 不是独自行走, 是身在他乡独自行走的你, 蓦地抬起头, 发现了对面的万家灯火,...

  • 行走在他乡(一)

    1.关于出发 在一些苦闷的日子里,我出来走了走。我走的并不远,我只身一人,走过姑苏城外寒山寺,又踏向二十四桥明月夜...

  • 😂

    背起一生流浪的行包行走在他乡的天空

  • 在婚姻中行走【二】

    原创:奕畅【杂谈】 电影【贤妻】的播出,给婚姻中的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一对进入老年的夫妻,在半夜被电话惊醒。丈夫...

  • 开往洛阳的夜车

    黑夜在梦中行走, 淹没于不尽的夜游者中。 梦掠过灯光朦胧的城市, 却在寻找他乡的朋友。

  • 行走在他乡的路上

    抬头,望见一座座山一片片云 车子在高速路上奔走 奔走的人儿归在何处 四海为家 年轻,的确是好 任你逍遥 走你没走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在他乡(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sh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