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时,朋友就像命一样,不可稍离,什么都抵不过那一时的义气。

三十岁,朋友就成了底气,志同道合之下,如何前行,都不慌张。
四十岁,朋友就成了一个圈子,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已然没了肝胆相照的含义。
五十岁了,朋友慢慢就成了一个能安慰人的念想,有三两个在就好,多了心累心烦。
六十岁,朋友开始成了一个象征,偶尔联系,知道这世上还有人记得自己。
等到了七十岁,朋友就成了一泡茶中的最后一水,虽有余味,但已可饮可不饮。
年岁越浅,朋友越多越渴望。年岁越深,朋友越少越平淡。
不是越成熟越不需要,而是越经历,才越发现朋友不是以往自己想的那样。
酒还是会喝,但一桌子飙酒劝酒倾诉着喝酒,终归不如一两个人默默的互相陪着喝酒来的舒服。
人还是会来,但抱怨着安慰着要求着放肆着,也终归不如一两个人陪着闲言碎语的安坐宽心。
联系还是会有,但现实中的人情世故和机缘探寻,终归也不如几句毫无营养的家常话让人踏实。

朋友确实是交来用的,但用之一词,越往后,就越明白,凡参杂了利益和利用的,一两次之后,就都不在各自的心里了,就都被标好了高低价码,和柴米油盐一样,随需随取,随用随弃。
朋友的用,最终,是要用在心里,补上自己的那一份不安和惶恐。
为什么要交朋友?说到底,我们用心交的人,身上都有我们自己缺失的东西。以前,以为这些缺失的,是一些机会,一些信任,一些认可,一些扶助,后来,才知道,这些缺失,和物质无关,仅仅就是安心。
我们用一生去交的朋友,就是为了能有这样三两个人,在他们在或不在时,想着或面对时,都能让自己从生活中松弛下来,体会那一刻的安心。
朋友再多,路都要自己走。况且,没有谁真的蠢,愿意扛着朋友的生活走路。
找啊找啊找朋友,朋友哪里有那么好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