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在历史课本上知道了《红星照耀中国》,但记忆中一直没有机会完整的阅读过。没想到,小神兽的读书单里有这本书,勾起了我的回忆和阅读的欲望。从当当买回来后,我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抢先读完了它,不由自主地把作者和书中的人物与职业规划挂上了钩。
埃德加•斯诺的职业发展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作者埃德加•斯诺年轻时,家境不好,在职业探索期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找到了职业“真爱”—新闻工作。
斯诺进入职业确立期后,不断修正、精进,他担任过报社编辑、通讯员,到货船上做过海员,游历了中美洲,到中国后在燕京大学任教,教授新闻学,同时学习中国语文。后来,为了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徒步经过云南西部,达到缅甸和印度,访问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领袖。
斯诺在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路上折腾从未停止,核心竞争力日趋突出。
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没有让斯诺沉浸在职业的安定区。
1936年,他带着他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在红色区域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用生命践行了“新闻尊重真实”的职业精神,以惊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到了11月已发行了五版。中译本以《西行漫记》的书名,作为掩护,出版后轰动了国内和国外华侨所在地。它是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更是斯诺事业的顶峰。
书中徐特立老前辈是毛泽东主席在长沙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他的一生都与教育相关,是教育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前辈,一位杠杠的教育实力派。
在清朝私塾做塾师,从此与教育结缘。到法国勤工俭学,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教育理念,回国后在国统区协助开办新式师范学校,由一名教育土鳖成为了洋气的海龟,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教育界凤毛麟角的人物!
50岁,在民国时期代表的是苟延残喘的老人,可徐老没有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继续折腾。
徐老加入了中共,他被派往苏俄学习两年,回国后到江西成为瞿秋白的副手,任副教育人民委员。后来参加长征,达到陕北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200多所学校。
作者斯诺在书中不禁感叹,那样艰巨的任务和糟糕的环境,西方的教育家谁都会感到气馁,但徐老不会。 是什么让徐老有这样的底气? 是他不断的拔高顶端优势,打造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他在30余年横跨帝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形式的社会中从事教育工作的丰富经验和彪悍成绩无人能敌,再艰难的局面他也能旗开得胜!
无论是动荡的时代,还是和平与发展的社会,追逐梦想,坚守职业精神,敢于折腾,打造核心竞争力是职场永恒不变的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