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千和月薪百万,在裁员潮中是一样的。”
*本文于2019年1月首发于雪球,有修改
现在半天候策略已经正式开始运行,每周周报中会进行答疑和补充说明,短期内不会为此写专栏文章了。
2019年的第一篇专栏文章,屠夫想聊聊裁员和普通人的工资收入问题。
01 月薪一千和月薪百万,在裁员潮中是一样的
看到小标题可能大家会骂:怎么可能一样呢?收入差了1000倍啊!
屠夫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工资在每月收入中的占比超过80%,那在裁员潮中还真是一样的——
你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
知乎一些用户张口就来“年薪百万依然焦虑”,往往被取笑为“装X”,可我认为他们焦虑得有道理。
工资收入高的人,往往生活支出也更容易高于平均水平。
一旦工资收入被切断,房租房贷、车费油费、子女教育等“刚性支出”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垮一个家庭。
更可怕的是,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工资占了月收入的100%。
这种情况下,无论月薪多少,遇上裁员都是殊途同归。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屠夫总是在拿“工资占月收入的百分比”说事。
因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收房租过日子的广场舞大妈,拥有数家企业的大老板,何时担心过裁员潮?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现金流象限了。
现金流象限是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中介绍的一个概念,代表获得收入或金钱的不同途径——
雇员通过为另一个人或一家公司工作而赚钱【E象限】
自由职业者通过为自己工作而赚钱【S象限】
企业主拥有能挣钱的企业【B象限】
投资者则从投资中获利【I象限】
02 死局:E象限和S象限
E象限(Employee)代表的是“雇员”,也就是俗称的“打工仔”。
对于E象限的人来说,“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决定了他的收入。
然而“想找什么工作”和“能找什么工作”不是一码事,常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对于E象限的人来说,需要承受很大的外部风险,比如就业环境、企业发展情况等等。那些所谓“职场中年危机”,其实都出现在E象限里。
我们大部分人都落在E象限,这很正常。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收入完全等同于工资。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部分人需要面对裁员潮、企业“优化”、职场中年危机。一旦工资断了,个人和家庭会遇上极大的困难——
可还记得,[哔]为[哔]兴裁掉35岁以上技术人员时,那一片风声鹤唳?
S象限(Self-Employed)代表的是“自由职业者”。
这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自己开诊所的牙医、自己开事务所的律师以及一些小企业主,都可以算进S象限里。
对于S象限的人来说,虽然拥有了自己的一份“小事业”,时间分配上更加自由,但是自己始终不能脱离工作,必须亲力亲为,否则“手停口停”。
自由职业者以其“自由”引人羡慕,可是在本质上也不比E象限好多少:其收入依然离不开自己的劳动。无论是自由撰稿人还是网红主播,只要休假、生病,收入立刻下降甚至中断。
这种自由,很难称之为“财务自由”。
上述两个象限的人始终在财务自由的领域之外挣扎,因为他们的现金流太过依赖“主动收入”。
无论E还是S,在工作之外的“被动收入”及其匮乏,以至于一旦停止工作,现金流就会迅速崩溃。
而且上述两个象限的人很容易陷入“老鼠赛跑”思维——只想着提高自己的主动收入(比如加薪),而忽略了打造自己的被动收入。
长此以往,即使工资涨到了月薪一亿,一旦遭遇裁员,还是死路一条。
想要破局,必须尽快脱离这两个象限。
03 逆转:B象限和I象限
B象限(Business Owner)代表的是拥有企业的企业主。
注意了,这里说的不是广义上的“企业家”,而是狭义的“企业拥有者”。那些不拥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也只是E象限。
B象限凭借着企业所有权,通过打造企业制度和雇佣优秀人才,让自己的企业成为赚钱机器。
更高境界就是让自己的企业上市——上市发行股票简直如同“印钞”一般。
B象限有别于S象限,因为前者已经打造出一台自动化的机器——公司——为其工作。他们的只要优化和维护这台机器就够了,不需要参与到机器的日常运行中。
往更深层次看,他们拥有的企业已经能为他们产生被动收入。
I象限(Investor)代表的是投资者,这是一种更明显的“靠被动收入获利”的人。小到股市散户,大到VC/PE,都是这个象限的典型代表。
投资者不为钱打工,而是让钱为自己打工。
当程序员还在为996叫苦的时候,投资者即便007都毫无压力。毕竟如电影《华尔街》所说,“money never sleep”,钱是不需要睡觉的。
对于I象限的人来说,负责工作的从来都不是人,而是钱。
屠夫提醒一句,“基金经理”的工作可不是I象限,只是E象限。
不难看出,B和I象限的收入更多是被动收入,或者说“睡后收入”——在你睡着之后还源源不断产生的收入。
只要被动收入占比足够高,工资高低、裁员与否已经跟你完全无关了。
04 行动的勇气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移动到这两个象限呢?
回答也很简单:B象限需要创业,I象限需要投资。
对于大部分E象限的人来说,业余时间做一点副业小生意,可以逐步移动到S象限,但这远远不够。
用制度化的方法运作并扩大生意,打造出“企业机器”来自动完成这项生意,才算成功移动到B象限。
说起来只是一句话,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创业维艰嘛。
而走I象限的显性门槛似乎低一些,但隐形门槛却颇高。
且不说收益率媲美巴菲特,光是“靠投资能取得稳定收益、养活自己”这条基本要求,已经能把大部分人给难倒了。
可是呀,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都没有“容易”二字。
真正的挑战,在于行动的勇气。
大部分E象限的人,这辈子都脱离不了E象限。
有的人是因为“不知道”,更多的人是因为“不行动”,默认自己“打工打一辈子”。
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就算你想一辈子打工,也未必能如愿。
现在早已不是工作包分配、一个公司做到老的时代了。裁员潮冲洗了残存的最后一丝泡沫,把最赤裸的真实摆在了我们面前——
“退休前靠工资,退休后靠养老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想要握住命运的咽喉,首先要握住收入的咽喉。
无论是屠夫之前提到的斜杠青年,还是这次介绍的B、I象限,本质上都是在财务上更为强韧的存在。
他们无需仰人鼻息、担惊受怕,是因为被动现金流已经能覆盖自己的生活支出。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只有行动,才会把这种强韧变为现实。
[ 作者简介 ]
屠夫1868,结合价值理念和量化工具的指数投基者。
更多投资思考、读书笔记和「半天候资产配置策略」每周在公众号【基业长红1868】更新,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