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
上周末,跟朋友去逛商场,然后其中的一位男性朋友向我们吐槽:在北京,无论挣多少钱都不够花,信用卡依然刷到爆,生活质量依旧停留在原地,在这座“梦想城市”渐渐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他所说的焦虑无非是这几年没有任何积蓄、单身引发的恐慌、父母的催婚以及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原本充满斗志的他折磨成一个没有自信和勇气的人。
其实,朋友焦虑的根本只透漏着一个字:穷。
二
如同整个城市下笼罩的所有人一样,朋友拥有着体面的工作,挣得不少,花的也非常多(一个人租住精装豪华一居室,每月4500元),除了发工资的时候他会获得短暂的成就感,剩下的日子只能跟自己的两只猫六目相对。
从收入和银行的流水来看,朋友真的是小资,然后看余额的话,他确确实实是个“穷人”,连捡水瓶的大爷的存款的三分之一都够不到。
我不知道大家对穷的认知是不是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没衣穿、没饭吃的人是真正的穷人,而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新的穷人。
西方社会学有一种新的概念,叫做“新穷人”意思是指在消费社会里,有缺陷的消费者、失败的消费者,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吃不饱饭的物质贫乏的绝对穷人。
而我的朋友就属于这种人,从消费的角度他是一个真正的穷人。
三
简单来说,符合以下几点的都属于“新穷人”。
1、大对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与因教育落后而导致的贫穷有很大的不同;
2、大多数拥有体面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有很高的期待;
3、好工作意味着高收入,消费观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人群,经常依靠信用卡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在存款方面几乎等于0。
4、部分人群努力成为了房奴,但用其一生只为房子工作。
其实,从这几点很容易看出“新穷人”到底是谁?
就是每天穿梭在租房跟公司两点的、每天睁开眼到闭上眼都在挤地铁的、忙着赚钱的、整天对着电脑手机的——我们。
四
朋友告诉我,他刚开始的时候是充满了梦想和激情的来到了北京,可是在北京经过了四年的生活和工作之后,感觉自己在这座城市被束缚,自己的人生就像是一个上了铃声的闹钟,没有太多的惊喜和意外,这样的生活让他滋生了回老家的念头。
他说:在北京没有人清楚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只知道生活。
我说:难道其他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北京只是扩大了生活,使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加密集而已。
人生在世谁不痛苦?钱不够花,很痛苦;钱花光了,会更痛苦。而能解决成为“新穷人”的唯一条件就是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因情绪化而任性消费的行为、改变自己因环境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变自己因追求高端生活而放弃了精神追求。
要知道,一味地追求外在的满足感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满足,要想摆脱自己的困境,最好的从自己做起,不要让你的生活成为累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