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看得出老爸早已归心似箭。
一个月的光景对我们上班族来说,转瞬即逝,快若流星;可对于住在女儿家治病养病的老爸来说,时间是需要慢慢度的。
这不,说好的早晨八点从家里出发,老爸不到七点就准备好了。眼药水、身份证、充电器、剃须刀……随身带的东西都妥妥地放到背包里,仿佛出征的将士,整装待发。
我理解老爸的心情,赶紧吃好早餐,收拾停当,背起老爸的双肩包,朝地铁二号线出发了。地铁里人不多,三三两两的乘客,仿佛一年中人最少的日子,也难怪,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关节点,没有特殊情况,人们该回家的都到家了。昨天与今天,虽然只有一天之隔,火车票与飞机票的价格却是平时的三倍。
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通常情况下,过年一定要在自己家里,安安心心地守岁,踏踏实实地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到来。
爸爸右眼手术的第二天,我去医院陪他,见到我没有三分钟,就问我能不能买回家的票,他说他要回家过年。我笑问他,在女儿家过个年就不行吗?他说,也不是不行,既然手术做好了,还是回家过年好。

换位思考一下,我完全能理解他。老爸也是不肯轻易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如果不是来上海看眼病,他是不会来我家住一个月的。虽然婆婆、老公和儿子都很热情周到,但他总觉得给家里人添了麻烦,心里觉得过意不去。能早一天回去是绝不肯晚一天的。
几经周折,终于买到了回家的机票,老爸的心情格外好起来,好像睡觉也睡得踏实了,和家里人聊天时话也多了。有时候我真的感叹,家是什么呢?从物理空间来说,它是一栋房子,位于祖国大好河山的一个点上,不管新也好,旧也好,它都承载着一个人的生命之根。他乡虽好,却无一处可以像家那样让人安心。
老爸没有多少身在异乡的经历,即便以前在外打工,也多在本省本乡,不管走到哪里,吃的都是家乡的饭,听的都是家乡的音。来到我们家,他常常听不懂家里人说的上海话,婆婆讲话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很多时候老爸都一脸茫然看着她笑,婆婆发觉了,赶紧再用普通话讲一遍。如果我在场,就做翻译,一个故事讲完了,大家都很开心。三十天里,他们互相讲了很多的故事。
虽然是同时代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有了各自不同的故事,快乐的、伤悲的、曲折的、顺遂的,说出来交流一下,分享一番,让这段治病养病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了许多。
根据老爸要在大年三十离沪回家的情况,家里人调整了过年方案,安排吃两次年夜饭:腊月二十八吃一次,腊月三十吃一次。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既弥补了老爸不能在我家过年的遗憾,也让我这颗不能回乡过年的心得到了些许安慰。
在年夜饭的饭桌上,我们举杯庆祝,祝老爸的身体早日康复,祝婆婆身体康健,祝儿子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年夜饭吃好,我把准备好的五个红包发给大家,里边有满满的祝福,满满的希望,还有浓浓的谢意!
一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享受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享受着工作带来的幸福与满足,享受着岁月给我的诸多奖赏。纵然过程里有委屈、有曲折,但沉淀在记忆里的永远都是美好的,它们会随着光阴的流逝,年轮的流转,成为生命中永恒不灭的记忆。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在新的一年即将正式到来的日子里,忘记所有的不愉快,以全新的姿态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