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主要记录的是白岩松的行走与思考,由白岩松亲笔写序修订,真实描写了他行走的所见、所感、所悟。白岩松深入采访了各界代表人物,带着思考去谛听,带着问题去交谈,他以其一贯的冷静视角,平实、客观地将一段日本的记忆呈现在我们面前。
初次看到这本书,吸引我的是书名和作者,之前对白岩松也有一定了解,看过他的《白说》,他作为央视资深新闻人,通过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能跟自己学的专业有关,白岩松也成为了我心中最敬佩的一位新闻记者。初看书名,会感觉很感性,但其实整本书看下来,作者以其理性的角度对日本做了一个很全面的采访,也让我们对日本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之前并没有很大兴趣想去了解,可能跟我小时候看的抗战片有关吧,总觉得日本这个国家过于野蛮和凶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的种种罪行,确实让我深恶痛恨。但正如作者所说“我更愿相信,先把爱恨放到一边,去了解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了解的多了,一切皆有可能。”日本它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我们不应该被情绪所绑架,失去了对现实日本了解的欲望。
本书对我印象很深的地方有很多。其一就是我孙子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之前有听过日本的环保做的很好,街道很干净,但看完本书,确实让我感觉日本对垃圾的处理做到了极致。日本的垃圾分类首先是从家庭内部开始的,虽然每家送出门的垃圾大小不一数量不等,但都进行了捆绑和装袋,看不到散放的垃圾。日本的垃圾分类正是因为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一步步分下去,才完成了日本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再生利用,也是靠这种来自民间的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才使日本成为了世界上先进的环保国家之一。反观我们中国,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走在街上也经常可以看到果皮和纸屑,每每看到这些,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环保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是否有待加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损坏了很多人的健康,近几年我国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那么我想环境的保护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吧,共同把环境治理好,每个人都会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其二就是作者对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采访和对话。渡边淳一应该是很多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代表作品有《失乐园》、《男人这东西》,他作品中对人性、爱情、性的描写,既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认知,又有强烈的日本文化元素。渡边淳一曾在《失乐园》中写道“爱的顶点是死亡”,作者所写的死亡,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由死诞生的一种新的爱,作者不希望很美好的一种爱,在达到最高点时就结束了,不愿看到这种爱到了最高点之后,自然而然像生活中一样,会暗淡和衰落,作者希望美好的事情,以死的方式作为结束的方式,让它停留在最好的地方。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纯爱的追求,也更多的让我们看到作者对生活的激情与活力,也让我们看到日本人对爱的理解,不论你年龄多大,我们仍还有爱的能力,人生的远点就是爱。
看完本书,还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地方,比如日本深入人心的防灾意识、日本的动漫、相扑以及一直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等等,总之透过本书,确实让我对日本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了解日本,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我们自己,看到我们与他国的不足与缺陷,借鉴其优点,提升自己。同时也只有真正的“知日”,才可能“制日”,不让其在右行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当两种情绪交织相合时,不如先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