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一山人-道德经-第七章

作者: 华夏九千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21:43 被阅读0次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七章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七章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断句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这两个断句非常重要;很多理解的结果是没有问题、但理解的过程一定有问题。所以我做断句处理、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解读

天 长 地 久

“天 长 地 久”“地久天长”。 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话、也是经常用来祝贺他人之用。但极少人知道它的出处、而它就来自于“道德经”。我们中国人在遇到新人结婚时或者重大节日、喜庆之日之时必用祝福语、象征着长长久久、百年好合、白头偕老、一帆风顺。把新人的爱情幸福喻做可长久不衰的天地之寿、这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

天之长、地之久;是以天地由阴阳二气所生、故而不生不死、长之无极、久之无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长以承日月星辰、地久能负万物之灵。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以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这句经文就在本章是最重要的;一切都建立在这一句上面的。天地为什么能长久?那是因为它不自生;不自生;是不为自己而生。故能长久、长生。

老子证道了,它知道世上只有谷神不死。他想告诉尹喜的是一个道理:天之所以为天,之所长久,不是为了它自己;地之所以为地,之所以长久,也不是为了它自己。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所以它们才能长久。

同样道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得到万古敬仰,也不是为了他们自己,正是因为他们不为自己,他们才影响了世界,才实现了不朽。相反;如果做什么事情先把自己的利益想到最大化、必然出现众叛亲离结果。故而:“利他不利己者不为、利己不利他者不为、利他又利己者可为”即利他又无不利己者可为。而:“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这是圣人、帝王、君子处事之真理。

老子的思想玄妙精神,有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有把它与日常生活如炒股联系的,有从自然的层面分析,确实是见仁见智。在我看来,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自生与共生,身后身先,公与私的矛盾辩证关系。

圣贤的人甘居人后,反而高居人前;一个人没有私心,反而能成就大私心。甘居人后的人未必真的居于人后,不考虑自己生死的人未必会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怕死才能活”。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也必须要有这样的大智慧。

我们假设一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陷入复杂的经济危机,假如他有3000员工等待着老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然而,老板告诉他们下个月工资照领。一个月后,他们又收到老板再次支付的一个月的薪水。

接到通知后情不自禁、员工们自愿的拿出一个月的工资配合公司一切调整布署,公司重新运转。

老板是怎么做的呢?老板并没有首先为自己考虑、而是先考虑员工。整合公司所有财产、给员工发工资。

在商战经济中,诚信和无我是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每个人只为自己着想、即便是一家再大的公司迟早也会关门。为什么要把诚信和无我放在重要位置呢?因为诚信和无我是最好的竞争武器。有了诚信和无我就有了品牌,有了品牌就有了市场。不信你天天斤斤计较、唯利是图、唯我无他、利己主义、试试看?

非 以 其. 无 私邪 。故 能 成 其 私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这是成就一个人的关键所在。

这一章的内容非常重要。它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也为人类个体、社会构建了非常重要的价值标杆:无私、无为、为公、利他,才是圣人,也才能成就自己。认可这种思想的人,就会通过升华自己来成就自己,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成功就是圣人。

是人就会有私。而且现代国家的宪法都保护私有财产,个人权利。因此,私心是一个中性的词语,而不等同于自私自利,只是这个私是大是小,是隐藏还是明显,是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现在是商业化的社会,很多人很精明,处处算计,生怕有一点吃亏。一听到要无私奉献,大公无私就头疼。这些人精明而不高明,有战术眼光而缺乏战略眼光。

北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说:“圣人谦下,不与人争先,而人自然尊之;圣人不争,不与物为敌,而物莫能害之。”高明高尚的人选择天下为公,不为自己争一点小名小利,比如雷锋,他生前是很大公无私的人,可是他却成了名人,历经沧桑,至今他的名字还被我们铭记。这叫做主观为人,客观为己,也叫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为出名而出名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出名的?商业社会,竞争激烈,企业要靠赚取利润生存,但是成功企业家中也有这样大智若愚的人,看上去很傻、看上去干的事前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但天道确给予了他丰厚的奖赏。凡是成功的企业家无一不是。

因为大众总是会趋向支持对社会有利而又无私的人。所以,我们在现代社会做人,不能过于现实主义,势利,精明,而是要有些理想主义,有真正为社会福祉的工作眼光,才能有更大的回报。

有点理想的人,谁不想名利双收?而仅仅为了私欲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得到的是有为社会,为大众而工作的更高理想的人,因为他们有大智慧。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觉着反省一下自己了?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七章  

总结论段(原创)

成就他人成就自己;损害他人损害自己。

无我成就自我;有我毁灭自我。

小成考勤;中成靠智;大成以德。

有无相生;万物相应。


本章为《道德经》解读之第七章、请阅读第八章...

道德经解读:玄一山人

百度:玄一山人更多著作...

微信:2640818711

作品受版权保护、转载注明处出!

--中华国学独立研究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玄一山人-道德经-第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do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