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Emily,见信如唔,近来好吗?
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多,有时候忙到晚上感觉自己就像软糖一样,被拉进沉沉的梦里,看起来很累了,记得要好好地休息。
死亡与重生
昨晚听到《蒋勋读红楼梦》讲到秦可卿死后要被送入家庙铁槛寺,讲到铁槛,就是门槛是用铁做的,意味着拦住死亡,让亲人仍然好好地留在人间,享受香火的供奉,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终归还是一个土馒头”,人死了,不过一抔黄土掩风流,莫名地对这句话有所触动,以前瞎读,现在听来,能够感受到这里很精微的情感,我们面对死亡,总是这么地无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我知道,尽管我做了很多的心理准备,但是我总是害怕面对那一刻,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承受这种痛苦的人。
跟朋友谈及乘坐飞机的恐惧,她总是半夜惊醒,这让她联想到之前一系列的飞机事故,危险的无处不在和死亡的恐惧,不知不觉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后她还是取消了国外的旅行。
这让我意识到,“死亡”这个主题在这个月份变得如此地强烈,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需要被看到的主题,好好地思考,死亡对于我来说是什么?什么让我联想到死亡?我的体验是什么?感受是什么?我能做什么事情来面对?
Emily,人终归一死,在还没有来到之前,先好好活着,以对生活的热情来消融死亡的恐惧,在光明与阴影之间,我们不是说好了,看见阴影,拥抱光明吗?向光而生,这是我们的约定。
还记得那个梦吗?房子有些地方开始损坏,这意味着有些过往的经历、模式在消失,新的经历和模式会开始建立,告别是一样的,死亡也是一样的,生命的列车还要继续往前开,新的人还会加入进来,一个经过新陈代谢的自己也会显现出来。
直视死亡就如同直视骄阳一样,是一件既痛苦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面对,这种刺痛的经历必然也是生命一笔丰盛的财富。
原生家庭是一条渐行渐远的道路
青春期,闺蜜和我总是在讨论,究竟该怎样面对我们的家庭?
我们从家庭中习得我们对世界的经验,这成为我们,又限制我们,当我们开始走出家庭时,我们开始发现有很多矛盾和冲突,这迫使我们开始改变自己,离开了家庭、学校有意识的浇灌,我们开始找到自己的养分,培育内在,学着按自己的意愿活成想要活成的样子。
自己的意愿和对家人的忠诚有时候会矛盾,如果矛盾,就让这个不舒服存在吧,分离的痛苦注定存在,接受它,接受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Emily,我知道这有点难,有点痛苦,走着走着又回到原点,这对你来说,的确不容易,但是无论如何,要加油啦!
家庭如何不是我们能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成长,就是与原生家庭不断告别的过程。
无论如何,这个过程都不能阻止对父母的爱,今生今世,父女一场,母女一场,都是不可再来的缘分,要好好地珍惜,他们是你心灵上最大的两棵树,有他们在,不管你有多大,可以永远是个孩子。
不知道在哪篇文章中看到的,人到中年,忍不住说一声“我没有爸爸了”,听起来就很凄惶,哭得像个孩子,可是他永远就失去了最珍爱的人了,所以能珍惜就珍惜,别让很多的东西阻碍了爱,等到最后时,那就真的懊悔终生了。
Emily,时间也差不多了,聊聊之后,感觉好多了,爱你,温柔地抱下你,生活还要继续,好好加油!
38/3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