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碎片化、思维碎片化
知识点——树木,整个知识点——森林。用自己的话说出一单元学了什么知识点,整册书学了哪些知识点。变“线性教学顺序”为及时梳理知识网络,避免大脑堆积很多凌乱知识,导致的思维缓慢。

课标——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联系很重要,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做法——边学边归纳,边学边综合,形成系统的网络知识体系。可能性——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数和整数、小数、百分数、比、除法、概率之间的关系概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快乐的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教知识尽量不教零碎的知识,要教结构化的知识,教系统性的知识。
知识树形图,把零零碎碎的知识由树干到树枝再到树叶整理成系统性知识。
(二)高阶思维训练不足
理性思维、善学乐学、信息预设。抽象、推理、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分析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识记、理解、作用——知识传递,浅表学习;分析、评价、综合——知识——知识内化,深度学习。



高阶活动——高阶思维——高阶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批判能量)

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思维导图及作用

教师方面:思维比知识更重要;强化系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纵横体系;高阶活动支撑。学生方面:培养提炼、归纳、评价知识的高阶思维能力;使知识体系化、层级化;发挥主体性,掌握有效学习方法。




两大功能:思维训练+知识系统化




思维可视化(展现思路、理顺思路、拓展思路)+知识可视化(理清知识的内在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