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个人:海伦·舒曼和威廉·赛佛,他们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心理学教授,也是灵修的门外汉。像大多数世间人一样,他们极看重个人成就,同事间的关系很紧张。
海伦自己这样陈述: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理论上的保守者、信仰上的无神论者,我在一个很有声望和学术水平的地方工作,然后发生了一件事情,引发了一系列我无法预料的事件。
我们院的领导威廉·赛佛意外地公开表态他厌倦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他说道:‘一定另有出路。’ 当时,我同意帮他一起找出路。
很明显,《奇迹课程》就是这条出路。
当我写下“这是奇迹课程”时,我惊讶不已,这是我和“那声音”的初见。“那声音”没有声音,但好像是我内在的一种快速的口述。我在一个速记本上记录下这些口述,记录让我非常不舒服,但我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要停下来,这好像是我曾几何时答应过要完成的一项特殊任务,它也是比尔和我之间的一次真正的合作。我会记下“那声音”说的话,并在第二天读给他听,然后,他将我的笔录用电脑打字记录下来。我想,他也有他的特殊使命。没有他的鼓励和支持,我根本不可能完成我的这份任务。
整个过程持续了七年。
课程记录者的姓名并没有出现在封面上,因为此课程有能力、也应该独立一体,它并不打算滋生另一个狂热教派,它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一些人找到他们的内在导师提供一条路。”
《奇迹课程》诞生年表
1957年,比尔赛佛 (William Thetford),接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学中心心理学系主任。
1958年,海伦舒曼 (Helen Schucman),诊疗心理学副教授,受聘为比尔主持心理实验部门。
1965年,比尔目睹心理学学府内的权利倾轧,痛心地说出:“ 一定还有更好的一条路可走”,得到海伦的支持,开启了海伦一连串非比寻常的经历。
1965年10月,海伦听到声音:“这是阐述奇迹的课程,请你记录下来”。海伦极力抗拒,最后在比尔的鼓励下,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笔录“天音”的历程。
1972年,历时七年,笔录完成。之后,这份资料束之高阁,成为他们“不可告人之秘”。
1973年春天,肯尼斯 (Kenneth Wapnick) 阅读了这份资料,随即取消原有的修行计划,与比尔丶海伦一起研究,并与海伦进行文字校订。
1974年校订完毕。他们认定这部资料过于深奥且绝对化,非一般人所能领会,故以为此书只是为寥寥数人而设,再度束之高阁。
1975年,社交广阔的茱丽 (Judy Whitson) 出现,将这份资料以打字照相版复印了300 册,供不应求。
1976年,茱丽遵循内心的指示,改组原有的“心灵平安基金会”,正式出版《奇迹课程》。海伦与比尔拒绝署名,力斥任何“主导”的角色,决定让此书自行发展。
1977 年,海伦在肯尼斯的鼓励下,继续笔录「心理辅导」及「颂祷」等短篇资料。
1981年,海伦去世。
1988年,比尔去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