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模式2

作者: 好好修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1-26 22:29 被阅读0次

上次分享复利模式,是从浮萍铺满池塘的计算的数学角度,那么复利模式究竟有没有应用价值呢?

当然有!

第一,  系统思维

按照复利模式的公式来推算浮萍铺满池塘问题,可以看出影响因素包括“初始本金”A、“利率”i和“周期时间”n,这三个因素对于浮萍铺满池塘的速度,也就是“最终金额”F,都有重大的影响,而这三个因素中,“利率”i又是浮萍指数级铺满池塘的关键因素,所以,由复利模式我们看到的是,影响结果的因素并非单一的,但是多个影响因素中,又存在1-2个关键的影响因素,而所谓的关键与否,仍然是放在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背景之下,才能体现出是否关键,并非孤立的存在。

举个例子,我参加高考前一个月,班主任把我喊到他办公室,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只要考场发挥好,上个985院校我对你还是有把握的,不管是处于激励还是其他因素,按照我平时考试成绩来看,的确问题不是特别大,但就是在进考场的时候,整个人对考场附近的环境不熟悉,迷方向,走进考场之前整个脑子晕乎乎的,以至于高考发挥失常,而最终选择的大学并非十分理想,以至于后来还为自己找到一个理由:现场没有发挥好!

迈克尔.菲尔普斯,是奥运史上获得金牌最多游泳运动员,记者在采访他的教练鲍勃.鲍曼,他说:他(菲尔普斯)有身体技能、良好的精神面貌、家庭对他游泳的支持,他还有种能力,越是在大赛的压力下表现越好。而之所以让菲尔普斯在大赛压力下表现越好的原因之一就是,鲍勃.鲍曼在菲尔普斯日常训练中,故意给他制造些影响正常游泳的障碍,以确保他能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也能够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看完这段报道,我当时就想,高考失常发挥这事,还真不能完全怪自己学习不努力,毕竟影响高考现场发挥程度的因素有很多,而我们只是平时觉得,只要平时成绩稳定,基本也就决定了高考的成绩,而因为不熟悉高考考场环境等影响高考发挥,作为一个最直观的“因果关系”,其实并没有切入在高考现场稳定发挥的要点。

大学毕业之后又陆陆续续的参加了近30场类似于高考现场的考试,我总结了一下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

1、 学习方法:由于身在职场,不可能像在学校里一样安安静静的一心学习,如果还是采用学校的那套学习方法,显然是没法应对既要工作又要通过考试的,差不多经过3年多的时间,边掌握学习方法,边实践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的,针对应试的学习方法,能通过或者较快的通过考试,学习方式的自我完善,自然是功不可没。

2、 熟悉环境:这30多场的考试,差不多平均三场考试换一个考试场地,就是那种不在同一个城市的考场,所以每次参加考试之前,首先会至少提前1.5小时抵达考场,熟悉考场周边、考场内部(除考试用教室)等一切环境,以消除考试之前陌生感带来的紧张。

3、 考前准备:每场考试做需要带的东西都差不多,证件、笔等之类的基本都是大同小异,无非做好备份就行了,关键的考前准备就是解决交通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需要提前两周时间通过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查阅从居住地到考场各种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才能保障在考试当天有把握提前1.5小时抵达考场。

4、 生人漠视: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是容易启动自我防御机制的,为了锻炼自己在陌生的考试环境中避免这种紧张,除了前面几次考试有些紧张之外,大多数考试基本都是完全的“目中无人”,以坚决不抄袭的坦荡精神、监考老师为我服务的认知,以及坚持第一个交卷的PK精神,以确保自己在考场上不仅轻松而且能够把握好节奏,顺利完成。

参加考试这种事情,对很多职场人士而言,也许都是一种极小的事情,但是,通过对考试这种极小事情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影响事情结果的因素(也许不完整),并且找到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比如学习方法对我而言就是“利率”i问题,却是同样可以让我们迁移到对其他事情的分析,归纳一下就是:

1、 影响事情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因素影响与结果构成了一个整体,多因素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同样也是一个整体,从整体视角、从系统视角看问题,比从直观的“因果关系”看问题,更能发现现象背后的运作机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抓住事物的本质。

2、 人对系统的把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可以根据系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增强自身对系统的把握能力,甚至总结、搭建及逐步完善系统运作的模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3、 对关键因素尤其是“利率”要素的把握,不仅要在影响系统运作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中把握,而且也要在系统反馈中识别关键要素,尤其是“利率”要素,以实现系统运作结果的指数级增长。

第二,  指数级增长

人类的进化来不开线性思维所形成的“因果关系”,哪怕是打雷下雨与雷公电母这种类型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能够对线性思维进行本质性的拷问,就无法实现突破性成长和变化,也就无法实现以指数级增长培养在复杂环境下的竞争优势。

在浮萍铺满池塘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指数级增长的“魔力”,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指数级增长的模型以及找到其中的“利率”。

模型就是思考问题的框架,比如说我们在分析人力资源问题时,会用到“知能愿”这个框架,一旦出现员工绩效问题,我们就可以从员工知不知、会不会、愿不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由此引申出来知识培训、技能训练、标准流程作业、员工激励等对策,我们分析这个框架,如果发现员工意愿度属于关键影响因素,而且基于基于这个框架或系统的反馈发现,员工意愿度就是“利率”因素,那么就找到了绩效指数增长的关键切入点,那么为了提高员工的意愿度所采取的企业文化活动、激励政策制定、员工培训教育等,也许从短期看不出来有什么效果,但长期观察的话,就会产生或达到绩效倍增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与员工的良性循环增长。

但是,指数级增长与其说首先是一种思维模式,或者底层规律,倒不如说首先是一个认知模式,毕竟在职场、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着大量的线性思维模式的痕迹,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企业薪酬设计的核心思想中,还大量存在线性思维的痕迹,还无法通过薪酬系统的运作,看到绩效的指数级增长,甚至没有看到绩效指数级增长的未来,而把指数级增长看做一种认知模式,引导人们认知职场、生活的现场,发掘影响职场、生活中那些关键结果的思维框架,以及培养第一性思维习惯,才能逐渐完善、巩固和发展复利模式的思维方式,提高在职场中、生活中的关键成果的指数级增长的概率。

第三, 模型矩阵

模型就是思维框架,但是思维框架还是有真假之分、高低之分的,高级的思维框架或者心理表征,往往比较接近于思维的底层规律;而低级的思维框架或心理表征,则往往局限于专业性、具体性,则往往比较接近于思维的行动层面,两者就是既要见森林,又要见树木的关系。

举个例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就是高级的底层规律,虽然我们对这个底层规律经过了高中、大学的学习,但是由于底层规律的统领性,并没有在毕业之后的最初几年,对其有太多的深层认知,这是因为在从事专业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没有形成专业性的思维模型或思维框架之前,这个底层规律就如同空中楼阁一番,无法完成从底层规律到专业思维模型的渗透。

这几年相对专业的求职调查报告数据,越来越专业,但是对统计结论的分析,个人认为存在一定的误导,因为,首先薪酬因素仍然基本排在第一位的要素,虽然职业发展等因素占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这并不能左右薪酬要素在求职者心目中的期望,所以我们在薪酬这个专业领域的模式、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参照专业领域的宽带薪酬等等设计模式,或者薪酬设计思维模式,但是,并不能因此忽略了多样化物质收益的激励功能,一个好的薪酬体系,难道不应该是首先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追求吗?

这就是首先解决物质决定意识的物质问题!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再从薪酬设计的专业领域的思维模型,把企业所需要的、所期望的意识领域的东西引出来,与物质利益的追求结合起来,才是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底层规律,对专业领域思维模型的根本要求,也是对专业领域思维模型效能最根本的考量标准。

模型矩阵的思想,在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念中,其实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以前看《刻意练习》中“心理表征”这个章节,越看越觉得熟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章节的内容,几乎完全采用了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论,而知行合一的理念,其实就是既要掌握底层规律,同时也要掌握执行的方法论或模型,只要形成了从高级的底层思维,到执行的模型或方法论,才能真正的实现知行合一的理念。

复盘模式,无论是在金融行业应用,还是互联网行业的“长尾理论”提出,其最大的价值,不仅是作为一种数学模型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作为一种底层规律而存在,这是我们能够有缘接触它的福分,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单单掌握某种思维模型,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很多人去寺庙虔诚垂拜佛祖,而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心中成佛的路线,是终究不能把自己修成一尊佛的。

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每个人的提升,都来源于模型矩阵。

最后,在这个非常时期,愿天下安康,愿亲友安康!

相关文章

  • 复利模式2

    上次分享复利模式,是从浮萍铺满池塘的计算的数学角度,那么复利模式究竟有没有应用价值呢? 当然有! 第一, 系统思维...

  • 复利模式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之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益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别称利滚...

  • From

    门面模式 功能:AudioSource 1.能够重复利用AudioSource(objPool)2.无限扩展3.去...

  • 出售时间之前的第三条铁律: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1、耐心力量就好比交易中的复利效应,并且一定会通过复利效应体现出来。 2、没有耐心的人更容易选择终点式模式,因为它...

  • 开启复利模式

    复利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常被用于投资领域,其实复利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用于投资领域,还可以用于很多方面,只要是可...

  • 财商•复利模式

    文/图 恒之馨 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是滚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很湿的雪”就是生钱资产,...

  • 你离高级人生的距离,只差5大复利习惯

    我们都听过复利,通俗点来讲,就是利滚利,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这也正是复利的威力。 其实,在投资上的复利模式,也...

  • 领秀城新校区运营前的思想动员(随时更新)

    一,决心。领秀城校区要做活。 二,可复制性运行思路和教学模式。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2-5年的努力,实在复利模式。我们...

  • 2019-02-20

    余雄钢#持续成长复利,第122天 4.18:可复制,升级的生意模式2~建立人际关系 :这个世界上真正...

  •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九、十、十一节

    09、七段--复利:营造长期的局部垄断模式 内核就是在为复利做准备。前面的六段都准备好了,复利才会释放“几何级数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利模式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rs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