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纽约长岛的南安普顿镇,教堂内,一场婚礼正在举行。
面向披着婚纱的新娘,牧师开始程序化地向男方提问,“你是否愿意把你的所有和妻子共同分享?”
沉默,沉默,一阵难堪的沉默……
牧师愣了,新娘也脸色大变,所有现场的人开始嘀咕。
这时候,一个律师冲上前去,对着男人低语:“没事,这样的承诺没有法律效力!”
男人明白过来,点点头,于是婚礼得以正常进行。
这个男人的名字叫乔治-索罗斯,对,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华尔街金融大鳄。
这个在婚礼现场不肯与妻子分享所有财产的“渣男”,当时已经是53岁,并且是第二次步入婚姻的礼堂。在那样的年纪,竟然不知道那一刻的承诺是没有法律效率的,还需要律师的澄清才敢做出承诺,那一刻尽管人很渣但却很真实,“渣男”的骨子里没有我们所习惯的圆滑和虚伪。
结婚时不敢跟妻子承诺分享所有的财产,但他对慈善的捐助却是超级壕,他的捐款曾经超过巴菲特和盖茨,差不多是世界捐款最多的人,这就是他,一方面惜才如命另一方面却又是豪掷千金,一个真实而又自相矛盾的混合体!
他的至理名言:
第一,不要害怕冒险;
第二,冒险时不要押上全部家当。
不怕冒险,从他的经历就能看得很清楚,但再看他的几次巅峰之战,就能发现他“冒险时喜欢押上全部家当”,阻击英镑时豪借100亿美元,一旦失败他的全部家当就会灰飞烟灭,这跟他告诫别人“不要押上全部家当”完全不符,倒更像他所说的那句话“如果在一个赌注中你赢的几率足够大,那么就大举押注,拥有自信或者持仓较小都是无济于事的。”
他的几次巅峰之作都是“做空”,但他似乎又严守着“做空者的道德”,东南亚危机时做空泰姝,尽管也是次成功做空,但这一次似乎是有点仁至义尽的感觉,过程中不断告诫泰央行不要一错再错,但泰央行当时就是知错不改,自以为是,最后一败涂地导致汇率暴跌,并且这次他也没有投入足够大的资金(这似乎不是他一惯的做法)。据说他是相信了那句话:如果对冲基金的货币攻击导致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崩溃,将有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陷入失业和极端贫困的境地,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所以手下留情。
实际上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具有典型的双重人格!
一方面,他想成为一名思想家、政治家以及一位伟大的公众人物,他不想成为一个新帝国主义者和小币种的杀手;
但另一方面,作为对冲基金经理,他本人就是他一贯抨击的资本主义和投机最典型的代表!
期望作个哲学家,但一直不为业内认可,但作为个金融家,其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反身性理论(没有一个静态的均衡,只有“动态”和“反馈”,任何一个时点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序列的一个截面),对我们的普通投资者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他的经典名言也值得我们学习。
1、市场总是错的。
2、重要的不是你的判断是错还是对,而是在你正确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你的力量来!
3、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4、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
5、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6、如果你的投资运行良好,那么,跟着感觉走,并且把你所有的资产投入进去。
7、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坦率地说,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察力关键是在于,认识到了人类思想内在的错误。
8、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9、人对事物的认识并不完整,并由此影响事物本身的完整,得出与流行观点相反的看法。流行的偏见和主导的潮流互相强化,直至两者之间距离大到非引起一场大灾难不可,这才是你要特别留意的,也正是这时才极可能发生暴涨暴跌现象。
10、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无序可循。只有辨明事理,才能无往不利。如果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里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更确切的说,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