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视剧
父亲的大江大河

父亲的大江大河

作者: 青青绿萝999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10:01 被阅读4次

元旦假期,电视剧《大江大河》完结。

一个月前,剧还未开播,各大媒体已经开始宣传造势,这样一部反映改革开放40年的电视剧,到底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故事来呈现,再加上正午阳光的金牌制作,主人公由王凯杨烁担任,靠谱的制作团队加上靠谱的演员,的确很让人期待,光听这剧名,已经能感觉到浩浩荡荡的改革声势了。

一集不落的追剧,虽然最后的结局让很多网友吐槽,感觉故事没讲完,但整体来讲还是没让我失望。

今天我想来讲讲我父亲和改革开放的故事。

从年龄上来说,我父亲是1956年出生,跟剧中主人公是一个时代,剧中三个主人公代表,雷东宝和杨巡身在农村,宋运辉出生在一个小镇上,后来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雷东宝属于一直在农村发展的改革先行者,而杨巡代表了当时头脑更灵活,思想更活络的外出谋生的个体经营户。

我父亲也出生在农村,因为农村生活的贫穷,再加上当时我家孩子多,在农村刨二亩地实在养活不了,当时改革刚刚在几个试点城市试行,国家政策刚刚开放,允许个体经营。父亲在80年代初期和我母亲一起到我们当地的城市下海经商,跟剧中的杨巡经历很像,这在当时是很需要勇气的。当时深圳作为邓小平钦点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已经发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讲求金钱和效率成为流行观念,年轻人可以名正言顺的靠劳动、靠才能挣钱。父亲也很受鼓舞。我记得当时我们村子我父亲是第一个走出去下海经商的人,以至于后来很多年,村里很多来城里谋生的人都来我家落脚,找我父亲帮忙。

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城里举目无亲,真的是赤手空拳打天下。因为文化水平有限(父母都是中学毕业生),他们来到城里最开始只能做苦力,蹬三轮载客挣钱,人歇车不歇,白天母亲出去载客,晚上轮父亲,虽然辛苦,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经济慢慢复苏,自己出来干的人还很少,每年还是能挣不少钱的,据父亲说一年刨掉各项支出,一年净收入能有一万呢,就是万元户,这个收入在80年代是一笔巨款哪。

我们姐妹几个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农村读书生活,每年过年父母回老家和我们一起过年。我还记得父母出去做生意的第一年过年回来,给我们姐妹四人每人买了一身新衣服,给爷爷奶奶带回了新衣裳和老花镜,还大包小包带回来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妈妈也烫了当时很时兴的卷发,爸爸身上穿了一件新买的黑色呢子大衣,别提多帅气了,父母脸上洋溢的笑容,成了那个冬天最暖的太阳了。作为当时才几岁的孩子的我们来说,从来没见过他们笑容这么舒展过,那个新年是我最难忘的。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小小的脑袋里萌生了要出去看看的想法。当时虽然不是太懂,但是我明显的感觉到父母出去闯荡一年,气质上和村里其他人有太大的不同了,有点衣锦还乡的意味。

父亲郑重地跟我们小孩子讲,知识能改变命运,要好好读书,走出去,到大城市去看看,他走出去了到外面看看,才发现外面的机会那么多,只要肯吃苦,就饿不死,就能致富。父亲唯一的遗憾就是学历不高,当年爷爷家虽说穷,而且成分也不好,受人欺负,那会还是靠生产队推荐才能读书,即使读书好也不行,在成分压倒一切的年代,父亲没资格轮到,只读了中学就辍学了。这些情节在电视剧中也有体现,宋运辉也是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读大学也是几经周折最后是牺牲了姐姐读书的机会才换来的。所以父亲一直希望我们好好读书,不用像他那样因为没文化才只能挣个辛苦钱。

后来父亲不满足于只做苦力挣钱了,慢慢在城里见识多了以后,凭借着聪明和勤劳,父亲又开始跟别人做小生意,学做凉粉,卖凉粉,贩卖过蔬菜,倒卖过五金电器……卖了几年,因为学起来很简单,最开始挣钱,后来学做的人越来越多,就不挣钱了;他又开始琢磨做其他生意了,后来又跟一个四川的卤菜师傅学做卤菜,这个稍微有点技术含量,别人偷学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了,也就稳定下来了,后来我记得父亲一直做卤菜生意,就靠一个小小的摊位,供我们姐妹四人读完了大学。

是的,这样一个2平方不到的摊位,支撑了我们一家的生计,还有我们姐妹四人的学费,现在想来不可思议。我在老家的叔叔伯伯后来也陆续到城市里做生意安家落户,都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才有的。母亲曾自豪地告诉我们,90年代的时候,钱还值钱,当时家里的存款就有十多万,而当时的房价才几百块一平。

时间走到90年代末,到2000年初的时候,纯粹靠体力劳动的个体经营就越来越不好做了,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年的时间,最初靠苦力挣钱的经济增长点已经结束,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如滚滚洪流般到来了,父亲的生意越来越不好了,每年供我们的学费都是紧紧巴巴。我和姐姐读大学也是靠半工半读完成的。

不幸的是,父亲在2007年初被诊断为癌症,全家中断了生意开始为父亲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不够,还借了8万的外债,仍然没留住父亲,当年11月份他离开了我们,家里的生意也再没人经营了,就从此停了,属于他的时代也结束了。好在后来我们姐妹已经陆续读完大学,开始工作了,我和姐姐留在北京发展,两个妹妹在老家城市发展还不错。

父亲去世以后,我经常想起他,想起他的时代,也想到我们姐妹几个的命运,如果不是父亲当年到了城市有了见识,他不会极力主张我们必须读书,他一直说知识改变命运,一个人一定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社会,这种见识在当时和他同龄的人中是很少见的,尤其我们还是几个女孩子,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年代,父亲并没有重男轻女,觉得女孩子是赔钱货,仍然极力要求我们努力读书,后来我们也没让他失望,成为他此生最大的骄傲,大姐一路读到中国科学院博士,和姐夫在京定居发展,两个妹妹读书稍微差一些,都读了大专,学了一技之长,谋生不成问题,我也读了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发展也不错。

时间跨过2007年以后,时代的发展一日千里,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的到来,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要用奔跑的速度去迎接它,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见识了父亲没有见过的更大的世界,倘若他地下有知,也会欣慰的,我想。

每个小人物的命运都是时代的缩影,父亲赶上改革开放的初期,他和千千万万的弄潮儿一样,怀揣着致富的梦想,用自己最原始的辛勤和劳动换取了我们的今天,那个时代出现了像王石、王健林、潘石屹、柳传志……这样的商业大亨,也有无数像我父亲这样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他们在属于他们的大江大河里浮浮沉沉,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并非只有大人物才值得歌颂,他们每一个都是可歌可泣的,想到这里,我特别感动,为父亲感到自豪,向这些改革先行者致敬!

相关文章

  • 父亲的大江大河

    元旦假期,电视剧《大江大河》完结。 一个月前,剧还未开播,各大媒体已经开始宣传造势,这样一部反映改革开放40年的电...

  • 大江大河

    改革开放后的那个年代,中国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在对外交往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那个年代里,只要你敢想...

  • 大江大河

    读了五分之一,就决定去买一套书;我对买书很坚持不买小说,只买可以放的住的;可是这次毫不犹豫的去买了一套;当当...

  • 大江大河

    从古至今, 大江大河奔流不息, 白昼或黑夜, 多少人在其中沐浴、欢歌亦或悲戚, 但是呀, 那浑浊的水不会为谁停留,...

  • 大江大河

    清泉很清澈很高傲,但它只是小溪。大江大河虽然浑浊,却能藏龙纳蛟,哺育九州,历史如流,终归百川入海,汇聚一流。

  • 大江大河

    在高中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惊讶于居然会有这样一本让我内心激荡起伏的书,让我获得了很大的内心力量。当时我想...

  • 【大江大河】

    好像我每天都有多写一些字数诶。 好不容易啃完了大江大河的原著,今天来写一写我的读后感。 首先,为什么用“啃”这个字...

  • 大江大河

    这部小说虽然有演绎的成分,但是故事十分浩瀚。

  • 大江大河

    http://www.520mac.com/index.php/index/article/index/id/78...

  • 大江大河

    早听说这部年代剧收视率很高、反响很大,父母从老家来京后也在电视机上对这部剧看得津津有味,看来的确是一部很接地气的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大江大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w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