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整理书籍信件时,一眼发现一堆信件中有一个白色的信封。虽然陈旧,但很显眼。我想起,那是父母当年委托邻居老师写给我的信笺。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在战争年代,一封家书是弥足珍贵的;在通讯发达微信代替书信的今天,几十年前的书信,在我看来同样珍贵。它承载着亲人的关爱和温暖,表达着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白色的信封因尘封太久,颜色微微泛黄,边角有些磨损、微卷;黑色的钢笔字经过岁月的洗礼,失去当年的油墨之香,没有了光泽;红色邮戳的圆圈和里面的字体,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那是一封三十多年前的家书!
当年我离开校门,背着行囊,离开故乡,越过千山万水,来到异乡打工谋生。在新的环境里,又苦又累,起初很不适应,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不免流露出一点点情绪。父母收到信后,因为他们不识字,请求邻居老师读信并及时给我回了信。
轻轻地启开信封,抽出信纸,慢慢展开,整齐刚正的钢笔字,虽然事隔多年,仍然清晰可见:“……孩子,你离开父母,一去千里,出外打拼,父母虽然不在你的身边,但请你自己照顾好自己,你要象小鸟一样,勇敢地去广阔的天空里,历经风雨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羽翼丰满,搏击长空。”
“父母希望你,要不畏艰苦,踏踏实实,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千万不要抱怨生活,自己的苦自己吃,自己的痛自己忍,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在残酷的社会上站稳脚跟。”
“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总在努力后。今天你努力一点,远比将来低头求人、悔不当初强多少倍。如何把握人生,主宰自己命运的还要靠你自己!遇事沉稳不要怕,父母永远支持你的,永远爱你的!……”
接到父母的家书,我既激动又惭愧。谢谢父母给我的鼓励和鞭策,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他们的谆谆教导一直是我的指路明灯。现在父母过世多年,每当想起他们,我总会捧起这封家书,仿佛他们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儿子长大了,去工作之前,我庄重拿起这封家书,让他去品读,去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