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穿越了,前方竟然在卖大宋烤红薯。矮油,一激动,差点写成“考红薯”。不是真的穿越了,是我翻看到了一张照片。这是我游开封时,在清明上河园里拍的一张照片。
每次看见这张照片,我都不由得想起了古代。其实,生在古代也挺好的,生态环境好,无污染。还有真正的有机食品,有机蔬菜,更有真正的文学大家。他们所写的文字,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能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比如诸子百家孔子的《论语》,庄周的《庄子》,老子的《道德经》。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洪应明的《菜根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真是举不胜举。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今人都难以望其项背。别说超越了,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几乎都找不到;能有其作品功力一二的作家,更是凤毛麟角。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一家之言。总之,与之媲美的真是人数不多。
我挺好奇,古人能读的书并不多,可是却能够写出很多传世之作。不像今天的我们,各种各样的书,花花绿绿,多如汗牛充屋。很多文字爱好者都在说,读不够一万本书,就别想当作家。诚然,要想下笔如有神,那就必须多读书,多积累,质变引起量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像孔子,庄子,老子的时代,整个国家所拥有的书,聚集起来也没有多少吧?供他们可读的书并不多。而今的人有很多书可读,却很难超越古人?这是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刚刚在扣扣空间溜达了一圈,空间里有好多写美文的才子才女。看看加好友的时间,都好几年了。可是大家都互不理睬,默默地存在列表里。看了几个人的文字,但是怎么也看不下去。文字小情小绪,小资小调,辞藻华丽,堪称奢靡、香艳。再加上配图中的古代女子,往那儿一坐,衣服都滑倒大腿根了。咋看咋有一股风尘味,哪里像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就好像有些人穿旗袍,优雅大方。有些人穿旗袍,倒像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交际花。不过,文字与图片倒堪称绝配。
我的品味实在洋气不起来,欣赏不了这些。又加上她们说某某人抄袭她的文字,哪哪一句话是她的,是她原创的。某某人又说,没抄袭,自己写的,空间顿时热闹起来。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不亦乐乎。有看热闹的,有帮忙讨檄的,有说风凉话的。真是一个“乱”字了得。我差点被吵吵晕了,呼呼呼,赶紧出来喘口气,不敢轻易再回去。
昨天听尺八《一滴》,所有的往事噼里啪啦扑面而来,不由自主地想起来,怎么都控制不住。一桩桩,一件件,记得清清楚楚。假如我是个作家,这么多材料,都能写好几本好书了,可惜我不是。不过,写篇文章自娱自乐倒是可以的。先打了个腹稿,题目与文字都已选好。再发酵发酵,酝酿一下,等闲了再敲出来。还没等我写出来,今天无意间竟然在网上看见了它的姊妹篇,一个女作家写的。其中有一段的描写,和我想的一样,可是它确实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文章的立意也差不多。只不过她先写出来了,且文笔优美,我的还是腹稿。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她的文字,你们知道,现在作家是很多的,他们头上的光环早已不再神秘。我要是写了那篇文字,发在空间,会不会也有人说我抄袭?那篇文章我都没敢细看,一目十行。
其实,人还是惧怕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的,真正洒脱的又能有几人?
她们说,这句是我写的,是我原创的。那个词是我常用的,是我的。别人要用了好像就是小偷,就是抄袭。你争我夺,好不热闹。其实,以我拙见,哪个句子,哪个词都不是你的,是我们老祖宗创造的,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是大家的,不是某个人的。任何句子,任何词,大家都可以用。写文字不过是玩文字游戏,一个字一个字的组合起来,熠熠发光。当然,一篇文章百分之八九十的文字都和别人一样,那只能说是抄袭的,是可耻的。不过有吵闹、争夺、抄袭的功夫,还不如多看书,多学习。
我现在终于恍然大悟:古代出大文豪多,是因为他们做学问是踏实的、用心的,而且也是静心的。正因为如此,才有很多经典的传世之作。今人沽名钓誉的多,哪还有心思静心写作?是以没有出现像《红楼梦》那样的名著。
网络里很吵闹,其实,现在到哪也找不到安静的地方了。哪里都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现在的人太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以前终南山很静,很适合隐居,现在不照样游人如织?出去旅游,不是看景,而是看人了。大家都太怕寂寞了,故而到处都很热闹。不过热气腾腾的生活,也是很不错的,是值得拥有的。
我觉得,只有人的心里能静了,它就能静了,净了……一切都俱净了。
齐悦社群季度班 淡彩穿花 第 9 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