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到哪里都能听到:XX家的闺女都三十大几了,也不着急找对象,就那么挑挑拣拣差不多十年过去了,硬生生把个二十出头的靓丽女孩耽误成“大龄ShengNv”。也有男生耽误过最佳婚配年龄,快不惑之年的小伙子差点就熬成“油腻Da叔”了,这种现象如今太普遍了,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眼瞅着有多少“情感专家”“社会Xue家”争先在智能网络里发表“高见”赚流量,有认为是社会竞争压力大造成的,也有认为是个体不愿意承担责任所剩,反正舆是舆论哗然众说纷纭,若站在各种不同群体利益角度上说,也许都有道理。
那么在不同意识指导下的行为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整个社会适龄青年选择不结婚的人数逐年增加,连带出来的连锁反应能即出生人口下降,近年来甚至直接反转为负增长,再深点追踪那就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今后不可避免的整体有效劳动力下降等一连串不可逆的棘手社会问题”。
又有点扯远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估计给了人口专家、社会学家作为课题研究,也都需要时间支持和深入调查了解才能形成系统理论,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人根据一些国家的前路来预测,好像很不乐观。我们作为饮食男女普通人也更不是先贤,我们看到的基本全是表象,也只能根据周围现实中的景象,当个八卦消息和吃瓜群众说说而已。
今天忽然想说这个话题直接诱因是和兼职公司一位被边缘而离职的小伙子通话后的一点感悟,就想把它如实记录下来,作为对社会现象逐步认知的一个过程。更是因为他是被父母催婚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家并不在省城,而是在一百多公里的另一所城市,他从公司出来已经有半年时间了,这半年他完全致力于复习、补课准备Kao公的繁忙准备中,我对这些事情不太了解,只听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比例少之又少,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也就只有拼力一搏了。
更令他头疼的是:春节回家亲戚朋友长辈轮番上阵,都是出于好心遇到一起会反复追问“什么时候才能给爸妈带女朋友回来?”还要多久才能让望眼欲穿的父母抱上孙子(这个让大家牵挂的独生子),反正人们话里话外就没有不是围绕找对象、结婚生子的事情喋喋不休来劝说的,真让他有苦难言。
在公司里我和他应该属于“忘年交”,他说自己不是不愿意找,此前只是工作压力大,思想和经济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因而近几年每逢过年回家不免招来亲戚朋友轮番上阵替父母“催劝”,每每遇到他也觉得很对不住父母和那些不求回报的好心人。
我只想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催他赶紧亮明态度,挺担心他是否也已加入为改变所谓“旧观念”而甘愿担当“新时尚”的先锋践行者。
好在他只是想在如今焦灼状态下坚持自己的想法,主张先立业再成家,并无心成为“不Hun主义”的卫Dao士,我的理性告诉自己一定“支持他”,愿他在落实工作和承当家庭责任的天平上把握好平衡,而不是简单地顾此失彼。
其实身边的女青年也不乏被卷入过度挑剔或者在认知中想“另辟蹊径”的人们,今天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留到下次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