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聆听了由胡老师主讲的《创新区域教研,实现抱团成长》
即“一个人的行走到一群人的成长”的专题网络培训。听完整个讲座,我总结出这样一句心得:整个讲座内容“有针对,接地气,可操作,易推广,有成效,助成长。”应该说这次培训讲座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因为我一直在走专业成长之路,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学习的不够,阅读的不够,分享的不够,书写的不够,交流的不够、坚持的不够,所以一直以来停滞不前。现在一想:有的时候真的需要有人在耳边提醒着我们,提醒就是一种引领,今天胡老师的讲解就是非常棒的提醒,非常有价值的引领。那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下面分享我的几方面做法。
一、立足专业发展,坚定学习理念
在一个成长集体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我们都不是最优秀的,但在读书和学习上,我们却可以成为最勤奋、最努力的人。人贵有恒,坚持不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借用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表达这种学习的精神,与各位同仁共勉。
二、着眼能力提升,专心听课讲课。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核心的能力之一。决定教师能否站稳三尺讲台。听课、讲课就是一个过程,就是听了讲,讲了听,再听再讲,再讲再听。听课,就是借鉴他人的方法,学习他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培养集体意识,学会合作共赢。教育是集体事业,不能靠单打多独斗,单凭个人是很难成功的。我个人理解教育是人成就人的事业,也是人成就集体的事业,更是集体成就个人的事业。优秀的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成就了学生,也就了学校,但我更愿意看到教师们在成就学生和学校的同时更要成就自己。用今天胡老师的话就是“从一个人的行走到一群人共同成长”结伴而行,合作学习,携手成长。在个人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结伴而行,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那是何等的幸福。
四、打破个人观念,注重交流分享。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时又找不到合理的答案或恰当的解决办法。这时就需要交流。交流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提高彼此的认识,激发彼此的智慧,提升彼此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这也就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我们所提倡的同伴互助,或者可以理解为集思广益。与此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成熟的想法、作法与同伴分享,彼此交流,弥补不足或理解片面的认识,最终现实共同提高。今天的讲座中胡老师就是充分肯定和发挥了团队作用,就是在交流分享,就是要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是让更多的人做这件事,我们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大。
五、踏上科研之路,助推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个人的教育科研,难度大,做的人少之又少,但这个真有价值。那么这个怎么做?我就把教育教学中所遇到各种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学生成长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探讨,经过细致地研究,深入地思考,理性地分析,批判地继承,详实地记录,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并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帮助个人实现理论水平的提高,为撰写科研论文提供第一手材料。在胡老师的讲座中,反复强调做科研,做课题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汇聚集体的智慧,共同进行教育科研,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
六、注重素材积累,坚持日常写作。写作既是记录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写作促进思考,思考加深理解,理解提高认识。所以要把思考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以免遗忘。不知道大家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不经意的时间或地点,或是因为什么事,你的脑海突然出现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所谓的灵感。这时最好是马上记录下来,不然就忘记了。当然要写的不止这些,胡老师在讲座中提醒可以写随笔、写心得、写反思、写研究报告等,让我们在书写中成长,记录我们教育心路。
这次的兴成长计划,又给了我一次学习、反思、成长的机会,让我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我,我愿与各位有志之士一起,携手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