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人来说,创造力都是一件很稀缺的东西。创造力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学到的,人们也很难给出答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呢?
以下三个方法,或许对培养创造力中会有一些帮助。
首先,不要模仿别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人们经常会去研究自己想要模仿的人的共同特质,希望通过模仿,自己也能实现目标。但这种模仿往往都不靠谱,比如,一些研究表明,早起的人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然而,也有人说熬夜的人更有创造力。因此,当你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时,才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也就是说,对别人的建议,包括这条建议,你也要持保留意见。

其次,遵循“创造者的时间表”。硅谷知名创业孵化器YC的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表,创造者的时间表和经理的时间表。格雷厄姆说,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觉得很累,缺乏成就感,是因为他们的时间被分成了以小时为间隔的片段,他们的注意力不断地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这种时间表对于管理企业来说很好,但对创造力来说却很糟糕。想要产生创意,需要有整块的时间用来专注工作。这种整块的时间,就是“创造者的时间表”。

最后,采取措施减少“流入”。要通过有效运用任务管理手段来避免多任务处理。如果你的注意力被碎片化了,很可能就变成杂而不精的人。因此,你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干扰,提高创造力。比如,你可以用一个额外的电子邮件账号去接收不是很紧急的邮件,减少查看邮件的次数。再比如,少看社交媒体,或者安排一天的时间完全不用电子设备。总之,不要以牺牲创造性为代价实现效率。

毕加索说过:每一位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长大后该如何保持这一身份。
我们的教育体系告诉我们:我们所谓的学校,历史上是用来满足统治需求而不是普通人需求的机构。若干主要国家的教育体系还是建立在19世纪普鲁士那套模式的基础上,强调的是服从而不是创造性。死记硬背、多项选择考试,遵守有时候是随意性的规则会受到奖励,挑战熟悉的范式不被鼓励。

然而更讽刺的是,很多年轻的成年人进入职场时都有一个错误的假设:成功来自那些服从规则,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干活最多的人。
而企业主管却越来越多地开始乞求自己的员工想出更多“创造性”的想法。一些人甚至认为未来最重要的创新会来自不从众的通才。
也许我们的学校需要创造性改革。但那些已经被“洗脑”的人呢?你得不断地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
我是江小少,期待与你一起分享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