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拜读《史记》有感

拜读《史记》有感

作者: 本能发动 | 来源:发表于2018-03-31 21:37 被阅读0次

每次拜读经典书籍的时候,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每一部经典都具备丰富的内涵,而且作者无不是在人生中,遭遇凄惨跌荡中获得写作的动力,进而才有真知灼见,获得在人生乃至专业方面的历史地位。

从《史记》的论述观点可谓独具一格,这也许是作为一个史学家所独有的视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司马迁先生在“李陵之祸”上的“天真”,“开辟”了《史记》上的宏伟篇章。若从当时司马迁先生所处的环境来看,他并没有说话的资格,强而进言,进言而失去自我的地位考量,事态的演变不可避免的发展到宫刑。从人之常情上来讲,这是汉武帝的残暴,司马迁先生当时只是说了接近事实的一个状况,但是当时的朝廷是不可能接受这个事实的。倘若从汉武帝的立场去思考,就能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李陵之祸”。汉武帝需要统领一个汉朝,从大环境上讲,就是要群臣将相服从,而不是在李陵事件上的清浊,这就是大环境释然。

据我推测,当时在司马迁先生进言之时,汉武帝也许为之叹息过,不可避免的宫刑加载司马迁先生身上,威则加载到文武大臣身上,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发展脉络。再者,从汉武帝刘彻即将谢幕,杀钩弋夫人赵氏而立汉昭帝来看,更能说明这一点。倘若汉武帝刘彻,真的十分残暴,杀司马迁也许就是嘴角一歪的事情,在震慑群臣上,也许有不一样的效果。汉武帝的洞察力,是超越人际交往的正与非的,每一个决择都是经历血的代价,在经历人生的无数次决择上,汉武帝刘彻是汉朝江山社稷的化身,是政权延续的护卫者,无论是谁稍有加损,随之而来的就是杀身之祸,至于世人眼中的人情世故根本就进步存在。

从学术角度上看《史记》,知识量上载益颇丰,刻画不同的人格类型,而且言简意骸。在大事件上尤为详实,以时间为绳串联出整个时间的始末。从天象到地理,从人际到军事乃至卜筮皆有涉猎。我认为,若没有宫刑,司马迁先生在虽能写《史记》,但是在质量上会有不同的视角,而且在价值上绝不会有如此的深度。

相关文章

  • 拜读《史记》有感

    每次拜读经典书籍的时候,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每一部经典都具备丰富的内涵,而且作者无不是在人生中,遭遇凄惨跌荡中获得写...

  • 悲愤和高兴

    ——读《史记故事》有感 读了史记故事,我感到悲愤和高兴。 史记...

  • 拜读曾国藩有感

    米多1:一部教人懂得做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 忙里偷闲又或是闲来无事,紧赶慢赶,总算把曾国藩三部曲中的野焚、黑雨看完...

  •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余读史记,游于千年历史,叹于百代风骨,有感而做此文。 浩浩长河,皎皎星月。三千年历史尽存于史记,三...

  • 拜读雨树有感

    诗文精妙笔生花,描绘人间万朵霞。 雨露清风润心扇,清泉溪流泽万家。 胸怀博大生吉利,梅桂馨香更高雅。 长与百花添胜...

  • 拜读雨树有感

    诗文精妙笔生花,描绘人间万朵霞。 雨露清风润心扉,清泉溪流泽万家。 胸怀博大生吉利,梅桂馨香更高雅。 长与百花添胜...

  • 拜读苏轼词有感

    首先感谢才女安意如这本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让我有幸深入了解苏轼,拜读其千年之前的文字,感受他那首《江城子》中如泣...

  • 拜读《宋美龄传》有感

    几经波折,终于在此凌晨时分,初步了解了宋家三小姐宋美龄的一生。 肯定是我读书时期读的书太少,以至于都分不清宋家三位...

  • 拜读 人生定位有感

    当我们的爱车安装上GPS导航定位时,能够准确无误的带领我们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我们要去往哪里,目标聚焦在哪里? ...

  • 拜读《新教育》有感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为了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我利用空闲时间拜读了朱永新教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拜读《史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un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