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参加培训,感受颇深。
1
张老师参加全国性的赛讲,竟然有十一二人陪同。就如同人们常说的,现在都不是孤军作战,而是一个团队合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到这里,我不禁要抱怨,我的团队在哪里,我又有什么资源可以与他人共享?但这些都是借口,我可以借助网络,来补充这些短板。
2
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说的备课。她说她们校长曾要求三十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一篇课文交三篇教案:第一篇是只读课文,什么参考资料都不要,写一篇教案;第二篇是在所有资料都查阅后写的;第三篇则是前两篇教案的融合。她们曾经一边抱怨一边写写写。我想,这种心情是我们大家在写备课时都有的。一直觉得,教案不让打印非得手写是最最不人性化的一件事情。
只是我们写了一年又四季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而她一课备三遍坚持两年,十几年后以专家的身份坐在我们面前的主席台上云淡风轻的说感谢那位校长。
所有的付出总有回报。只是我们在那个付出的当下并不明白意义所在,有些人就会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而有些人的的确确走了心,稳扎稳打,在不久的将来或很久的将来的一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努力用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3
她说了一个具体的课堂操作:分组学习的模式。
学生不是坐成四人一组,就是分组讨论了。这样只是流于形式。那样,还是该学习的学习,不听讲的依旧没有入心。
应该在提出问题时,将小组各个成员分工,每个人都有事做,有问题解决。再将结果整合,就是让成员再合作。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依照自己的能力选择任务,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
她说平时要注意保存资料,这样便于日后查找和反思。
建议每一次讲完课后写一篇教学随笔,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这节课的优缺点,反思以后改进的方法。
在做报告时她展示了很多学生的作文,以及学生出板报的照片。
这些东西都很实用,有可操作性。我应该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