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走上正道。”
在孔子看来,西周的制度状态是最好的,所以也有些看不惯发展和变化。所以就很希望能够改回到西周时候的样子。但这明显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时代都是前进,不会有开倒车的历史。这就是生命力不顽强的一句话。也是不再符合时代的一句话。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说:“这还是用来祭礼的觚吗?简直是四不像,怎么能算觚呢?”
有一种理解是:孔子看到用来祭祀的瓢被改良成了别的样子了,所以很不满意,觉得不应该这样。
另一种理解是:孔子用“觚”的谐音来讲自己的心事。因为孔子曾说过“吾待价而沽者也”。也就是“待价而沽”,抒发自己是要去“做事”而不能闲着的。这也是最有价值的理解吧。
第三种解释就是,暗指自己“孤独”。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作为一个仁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 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随便陷入其中;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欺”,如果你想利用君子的善良、君子的爱人之心骗他,那是你的事,和君子无关。“罔”,君子也并不是傻子,也不会轻易被迷惑,教大家学“仁”,并不是教大家做傻子。所以,做君子是一件灵活运用的事情,而不是当一个愚蠢而无思想的傻子。
在这句话里,似乎能够听出宰我“抬杠”的语气,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人真的会感觉非常讨厌。但是也能够让我们看到,这种人也并不是真的想要当君子的,因为真正希望成为一个君子,并且能够有君子之为的人,都会自己细细思考,去寻找合适的方法,寻找两个思维极端之间的平衡点。
这也就是我们平常遇见的那些对于学习和改变产生很大怀疑的时候,往往就是以提问或者否定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惰性。他们即使认为做不到是自己的问题,但内心还是不愿意承认并且用提问的方式希望证明是对方的额外难题。这也是认知不协调的一种表现。
这也就是孔子说颜回的“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从来不发问,只是自己去做,因为颜回以一而及十。
孟子说:君子可欺以方,难罔以非其道。意思就是说,你可以骗君子,但是君子不容易受骗。因为君子非其道的事情不做。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受骗,原因就是:非其道也做。贪心,带来诈骗!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广泛学习且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
君子既要广泛学习人文学术,各类经典,同时又要懂得以礼来约束自己,这样便不会离经叛道。
其实这句话表达的思想对中国整体发展是有所影响的。中国的科技难以发达,就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把那些科技上的发展、生产、设计,叫做奇技淫巧,不是大道。
所以说,如果我们每天都研究心性的话,对于发展来讲,是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我们要做的是切实做事,寻求发展,我们最好是把心性学文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这样起到指导作用,才是最好的吧。
而且,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进步,我们不要把思想停留在前人的定论上,而是要勇于思考和提升,甚至推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