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取天下之才,无取天下之虑

有取天下之才,无取天下之虑

作者: 云树周想 | 来源:发表于2018-10-06 17:33 被阅读0次

西楚霸王项羽,有能力去一争天下,但为何最后是你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军帐中上演霸王别姬,而刘邦接管了天下。我想是你骨子里的那一份傲气,性格里的一份暴戾和一份天真。

你出生贵族之家,与生俱来的傲气使你占尽先机。但在后来的巨鹿之战结束,刘邦先项羽一步入关中称王。这是项羽颇为不爽,与生俱来的傲气让项羽反悔,刘邦这个小小的百姓是万万不可能站在自己头上的,所以举办了鸿门宴。让刘邦死在鸿门宴中自己称霸。鸿门宴中项羽手下的好几个才都向项羽建议借此机会,趁机杀死刘邦,否则这天下难得。刘邦是谁呀?他多精明,刚过来就跟项羽道歉,项羽觉得这才可以证明他的身份,立马放弃了杀死刘邦的心。证明了项羽傲气的犯事。

从项羽初见秦始皇所说的那一句:“彼可取而代”可以看出项羽并没有想改变现在什么现状,他只是想和是想和秦始皇一样,用武力让百姓臣服。在项羽赢得所有战役之后,步骤,那就是屠城,不管男女老少一律屠杀。当时的秦始皇有什么区别呢?这就让百姓起疑了,让他手底下那些名士起疑了,他们在想,难道他们一直在服侍一个暴君吗?就这样让他手底下那些名士该走的走,该杀的杀,好了,只剩下项羽一人,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算你有再大的本事,孤身一人也难争霸天下,他的暴戾使他失败。

为什么说他天真?按照鸿门业原本的安排,他们是极有可能将刘邦杀死,并且在刘邦之前成王。但是他太天真,认为只要他跟我道歉这件事就没事儿了,没有古代那些帝王的谋略与猜疑,这就让刘邦侥幸逃跑了。还有亥下之战,在鸿沟和议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在这个时候违背了盟约,追击项羽,想把项羽一举消灭。但是项羽以为刘邦签订这个盟约之后就不会再过来了,于是便将边境的兵力全部带走,这让刘邦有了可趁之机。这我们就可以看出项羽是很容易被骗的,而刘邦是很会骗人的。你让这天真的项羽怎么?发现刘邦的心思。

所以从项羽的傲气,项羽的暴戾以及项羽的天真,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不过项羽的能力是大众认可的,性格上的这些缺陷却导致了他失去天下,此证实了那一句话。

有取天下之才,无取天下之虑

相关文章

  • 有取天下之才,无取天下之虑

    西楚霸王项羽,有能力去一争天下,但为何最后是你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军帐中上演霸王别姬,而刘邦接管了天下。我想是你骨子...

  • 《商君书》更法第一2020-03-28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君取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

  • 《老子》不一样_第二十九章_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

  • 仁义取天下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其时诸侯众多,势力雄厚者不乏其人,而刘备身陷京城。手下将领只有关...

  • 随笔摘抄——无

    盖天下无无暇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暇涵之,则可。 ——曾国藩

  • 为学日益

    為学日益,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為。无為而无不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道德经(27)无为无执,无败无失

    第二十九章 无为无执,无败无失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

  • 欲取天下而为之

    心里有莫名的沮丧感,那根脆弱的神经随时可能崩溃,好在没人看见我,让我全然释放。 沮丧感来自哪里?试问自己…… 是不...

  • 道德经

    第二十九章 无为无执,无败无失 将欲取[1]天下而为[2]之,吾见其不得已[3]。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

  • 道德经摘抄~29

    第二十九章 无为无执,无败无失 将欲取[1]天下而为[2]之,吾见其不得已[3]。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取天下之才,无取天下之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th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