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是人类在压力很大的都市里精神的安慰剂。但如若认识不当,则很有可能变成麻醉剂,令你更加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脱口秀、即兴喜剧、素描喜剧,这几年的新兴产物,也是年轻人的新兴夜生活模式。他们奔放、节奏快、风格自由多变,很能适应年轻人在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但每当在这些喜剧后释放完,离开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难过的心理。
第一次来观看的观众总会觉得“好久没这样笑了!”,然后,当您变成了“铁杆”,大笑过后心里总会有失落,这也许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

这让我想到了“物极必反”和“乐极生悲”的词。因为一旦有一个比较high的事情,另一件事情就不容易再high了。至少,快节奏喜剧也给人这样的感觉,这也许是此圈子目前总是新人,少有铁杆的原因。
以前做脱口秀俱乐部做得很红火的时候,总有一些会员参加完了每周四的开放麦要去烧烤摊聚个餐。当时的我因为老婆等着我回家,而不能跟他们聚餐,心生羡慕,感觉失去了一个圈子。没过多久,团队里年轻的员工就上来报告,说大家“每次聚餐回来都很晚,然后兴奋得睡不着觉,他们第二天上班,整个上午状态都不好,处于神经衰弱的状态。”这样的尴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解决,好几位小伙伴对工作是越来越没有兴趣。有几位玩得好的,干脆找到了机会就出来全职做喜剧了。
对于这件事,我有长期的愧疚感。我们千方百计地想要活动办好,希望大家能够释放、能够high,从而减轻日常工作的压力,可以更好的投入生活和工作。当时,貌似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活动方式,但却不知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反倒让他们在别的地方没法那么开心和专注了。
大师们说喜剧是从悲剧来,难道喜剧就真的要和悲剧完全的结合吗?
前面说到的新锐的喜剧,满足了人忽然间的新鲜刺激,但这种愉悦感很难长久,有点虚空。人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的愉悦感。
人的精神世界有两种愉悦,一种是突然新鲜的事物让人眼前一亮;还有一种是在探索中,在混乱的事物中找到有序,而这两种满足是不断交替循环的。第1个过程,可能是被动中不断见识偶然的发现,也有可能是主动寻求得到刺激,但如果没有第2个过程,无限的第1个过程会让人内心精神世界陷入崩溃的无序状态。所以第2个过程反而是刚需。
在喜剧中,第1个过程是喜剧创意的部分,或者幽默的部分,第2个过程是表达,是日常的感受体验与应用,喜剧若是没有与生活融入,文不能载道,就会变成空虚。
脱口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新的事物,确实就让很多人“大开眼界”。深度爱好者很享受这种没有尺度的开玩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口无遮拦、毒舌、攻击,认为它代表着一种真我的发泄,甚至觉得这是一种言论自由的进步。他们因此也会慢慢通过开放麦上台,也就希望漫无边际地表达,带有没有尺度的基因。然而,更多去开放麦的观众,在现场还不能接受台上演员说话的尺度,看一遍之后就无法回头。反而难度更小的“演讲会”“读书会”人们乐此不疲。

有时候,我们因为国外脱口秀视频的“大尺度”误解了人家的重点。国外的脱口秀是建立在全民演讲文化之上。我以前在外企工作的时候,我的上司是英国伦敦出生长大的人。我们在开会的过程当中就会时不时有些幽默。而面对某一些难搞的客户,当我们工作结束了,晚上去喝一杯,免不了就会对客户进行段子式的轰炸调侃,但我们会非常小心尺度,希望对方不要被冒犯到。这样的场景在以前我工作中非常多,调侃上司、调侃合作方、调侃去出差的时候某一些态度有问题的服务员。这让我们痛苦的生活变得有趣了一些。所以脱口秀,在国外是以演讲为基础,他们从小就开始浸泡在充分表达的环境中。而我们只是看国外“出位”的视频,认为那种可以随意驰骋在敏感领域的方式就是脱口秀,却忽略了其实际的内核。
因此,喜剧不能够只是追求模式和技巧,还得重视表达才能够杜绝观众和喜剧演员的空虚感。
喜剧的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表达的是什么。
换一种说法,在一个社会群人当中,一个事物要有所市场,必须满足某一群人的某一类需求。让人眼前一亮的喜剧(脱口秀、即性戏剧和素描)总是在中国出于小众的状态,我觉得其实不在乎这种形式是不是舶来品。目前大家已经喜欢了舶来品的形式,但是光复制形式无法满足我们深层次的愉悦需求,因为没有内容。即使号称多看这种喜剧可以减压,但连续看两三场之后,除非自己上台,否则总会觉得就那么回事儿。
最近我也感受到很多非脱口秀的场合,有些人在环境当下说了合宜的话,也达到的非常不错的幽默效果。我最近参加了一个营会学习,有个环节是大家PK话剧,最后点评官就是全程吐槽的方式,反话正说大家的表现,氛围超好。而最近,有个客户给女儿摆百日宴,他也调侃期望女儿长得不要像他,要不然嫁不出去。一些都是从生活的实际当中来的幽默。不仅仅是搞笑的技巧,同时也表达了大家对生活豁达的态度。

如今,国内最火的两位脱口秀表演者:李诞和池子,似乎都有这样的特点。但是他们为什么那么火?其实他们完成了对某些事情的表达,即使这种表达也是有特别角度的。在台上说话,样子像是一本正经,非常认真的,思想上又会发现很多奇特的地方。观众听到他们说话好笑的地方是短暂而猛烈的开心,但若是他们说到某一个思想的点,又有共鸣的认同感。人们认为他们既幽默又有思想就可以形成持续的跟随和关注。
我最近在重新梳理自己成长的过程,也发现了很多实际发生过的细节,说出来反而比以前自己编的段子要更好笑。所以喜剧到底是什么?逗笑人是最终的目的吗?似乎做得久了之后发现它只是一种风格。真正传递想法和内容共才是最关键的。
综 上 所 澍
喜剧,确实是人类面对压力的时候可以获得比较安全的精神安慰剂。可喜剧的形式不是生活的主菜,它只是调料。调料吃多了,总觉得腻味,若是调料上瘾……人生的主菜是人们的思想、或来自生活,或源于想象。
期待:人人都可以喜剧,用幽默去面对人生。人人更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者:邹澍 编辑:陈冲 校对:宣容 美编:陈宇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