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棍棒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从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诲中长大的。可是,这句话真的对吗?
打骂教育,对于做父母的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先来说说“打骂教育”到底有没有效?存在即合理,“打骂教育”确实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但对于这些优秀的人才来说,他们的心中却有许多隐隐的痛。比如董卿,就曾公开在电视节目中说,因为从小的打骂教育,总感到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总要比别人优秀很多很多才会安心。这样看来,打骂教育即使能出人才,但对于被教育者来说,留下的心理阴影却是伴随一生的。
那么,为人父母者,即使知道打骂不对,为什么还会选择“打骂教育”呢?
一是“无奈”,除了打骂,确实不知道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二是“有效”,对于孩子来说,大人的打骂绝对是碾压式的,一顿打骂下来,即使心里不服气,行动上绝对是服服贴贴的;对于家长来说,这样的效果至少暂时是令人满意的。
可是,如果不打骂,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冲动是魔鬼,只有冷静下来,我们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
其次,停止“三无”责骂。所谓“三无”责骂,是指没有解释、没有指导、没有帮助的责骂。
第三,是注意惩罚的原则。不打骂不代表不惩罚,在冷静情绪不失控的同时,我们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一味友善,不能嬉皮笑脸。孩子犯了错误,惩罚是必须的,只要我们遵循了一定的原则。
第一原则,认识错误。“为什么打你?错哪了?你自己说。”虎妈经常会这么吼孩子。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候他们真的不清楚自己哪错了。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
第二原则,惩戒有力。做错了事情是要受惩罚的,要帮孩子牢固树立这一观点。惩罚的方式要合理,除了打骂之外,我们可以限制孩子的外出,不许他们看电视、玩游戏等等。而且一定要贯彻到底,说好一天不让玩游戏,那就必须严格执行一天,不能心软,半途而废。
第三原则,偶发高效。惩罚的频次不能太高,一次要有一次的效果。如果惩罚太过频繁了,效果又不太好,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无所谓”,进而变得性格怪异。
其实,要想教育好孩子,沟通很重要。孩子犯了错,我们在做好威慑准备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刚做了什么?”,“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这么做(错误的做法),我们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等等。孩子如果哭闹、耍赖,惩戒措施就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打骂,却又能帮助孩子提高思考的能力,实现更好的效果。
教育,绝不是耍耍嘴皮子的事情,要想教好孩子,除了在方法上谋出路,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让我们陪着孩子一起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