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妈妈向后,孩子向前!

妈妈向后,孩子向前!

作者: 阿布_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22:02 被阅读0次

在10月中旬的一次拆书课上,大家在爸爸妈妈们最头疼的是什么的时候,小涵妈妈说她最头疼一个人不能分两半,两个孩子都想要陪,而她精力有限没有办法都陪的时候,她还举了一个例子:她作为两个宝贝的妈妈,但因为某种原因,常常只能带一个孩子出门,另外一个不得不留家里,而两个孩子都想跟着一起去。家里经常因为这个事情鸡飞狗跳,妈妈为此很头疼不知道怎么解决。

其中有位妈妈给出建议说:那你还是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啊,这次带这个,下次带那个就好了嘛,一次讲不通两次,孩子总会理解的啊。小涵妈妈很懊恼的说:不是没说过,说了不管用啊,再说跟小孩子讲不了道理啊,而且是越讲道理,孩子争的更厉害,就讲不了。眼瞅着现场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于是我们现场就来了一个角色扮演。不同的位置,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立面:

A面:妈妈的指责和抱怨:两个熊孩子,没一个让我省心,都不懂事儿!

一开始上来妈妈就讲道理:宝贝,这次公司组织的登山活动,只能带一个,哥哥体力好,妈妈决定这次带哥哥去,弟弟下次再去哦,爸爸会在家好好陪你玩哦。

没想到弟弟不干了,非要跟着去。妈妈继续讲道理:你看你小,这次活动怕你过吃不消,所以要带着哥哥去,下次一定会带弟弟去适合弟弟参加的。但是,弟弟就是说不要在家,也要跟着妈妈,就要跟着妈妈,还哭了起来,看着弟弟哭,妈妈很心疼,于是转而跟哥哥讲道理:你看,弟弟哭的很厉害,做哥哥的要学会疼爱弟弟,这样子才有做哥哥的样子。要不,这次让一让弟弟,让弟弟先去,妈妈保证下次带哥哥去。

妈妈越是讲道理,两个孩子越是谁都不放弃,仿佛斗牛角力一样谁都不肯后退一步。讲道理的妈妈,最后无奈的放弃了,一边摇头,一边说,两个孩子都不省心,没一个懂事儿的。

B面:孩子的委屈和不甘:明明你不公平为什么还要指责我?!

没想到的是,妈妈刚感慨万,扮演孩子的妈妈们不干了,扮演哥哥的说:妈妈,明明是你搞不定啊!一开始说好了的,要带我去,好开心,可是后来弟弟一哭,妈妈就心软了,妈妈每次都这样,平时总是要大让小,大让小,每次都让着弟弟,好不容易这次妈妈说要带我去了,最后弟弟一闹,妈妈就又没原则了,哥哥觉得心里好委屈,很生妈妈的气,气妈妈不公平,除了生妈妈气,还气弟弟,总是跟自己抢妈妈,恨不得打他一顿!更别说什么让步了!

而扮演弟弟的说:一开始就是觉得妈妈不带自己有些失落忍不住说不同意,不要,而妈妈一讲道理,就想着,哥哥总是比自己大,万一没有适合自己的呢?于是更加不同意,而一看妈妈犹豫,就觉得有门儿,加上哥哥生气瞪着自己也让自己很生气,何况妈妈说了哥哥就应该让着弟弟,所以当哥哥不让着自己的时候,就觉得哥哥是个坏哥哥!就是要哭一哭,要妈妈心软,等妈妈同意,自己去不成,也不想哥哥胜利!

“哥哥”和“弟弟”的分享,一下子触动了在场的爸爸妈妈的心。爸爸妈妈们很困惑:为什么明明想“一碗水端平”才公平,却导致了哥哥和弟弟之间的仇视和对抗,要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公平?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做,才能“和平解决”,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孩子们的内心的伤害,减少孩子们之间的对抗冲突呢?

《不急不乱,轻松养育多孩》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清晰的“3个原则和4个步骤”。我们找到了智慧而实用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是资深正面管教导师李丛的新书,书籍以她在多年的妈妈成长沙龙中积累的案例为基础,阐述了李丛老师倡导的"SECT育儿法",她以二宝妈妈、亲子讲师的视角,用了很多生动真实案例,帮助我们看到育儿中存在的误区,同时有提供了许多经过广大网友实践有效的实用小方法,帮助我们逐一解决多子女家庭教养中遇见的各种难题。

比如针对这个情形,作者给出的妈妈需要遵守的“3个原则”分别是:

首先妈妈要放下内心对“公平”的执着,这份执着并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美好,只会更糟。其次,妈妈需要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的,更不是超人。然后,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孩子的感受上,而不是简单搞定他们。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话说回来,解决情绪的终极目标是要解决问题,因为问题不解决,可能下次出现还会产生情绪,那究竟要怎么做才是既解决情绪问题,又直面问题呢?这里就用到了“寻求理解的4步骤”。

第一步:如实告知,寻求理解。

当父母有难以处理的公平的情况时,可以如实地告诉孩子。把孩子放在可以跟自己平等对话的位置上。

相比较于角色扮演时候,妈妈认为轮流更公平,妈妈其实是基于“父母比孩子懂得多,知道怎么做对孩子更好”的想法出发,并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孩子,如果用尊重孩子的方法,首先是要避免这种“基于父母身份”的优越感,跟孩子平等对话。现场妈妈这样说:儿子,妈妈遇见了一个难题,公司这次组织的活动,规定只能带一个孩子,你们两个我都想带,但是只能带一个,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们”的反馈是:听到妈妈这样讲的时候,感觉三个人是一个共同体,共同面对一个问题,而不是妈妈发号施令,自己只能遵从。

第二步:理解孩子,表达自己。

父母可以通过询问或猜测孩子感受的方式,尝试倾听孩子的心声。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让孩子理解自己。

 这是很容易陷入说教的一个环节。现场演练时多次在这个地方失败。比如妈妈说:“妈妈觉得哥哥比较合适这次”。这其实是提前进入了第四步,把说建议等同了表达自己。这里的表达自己,强调的是表达自己因为难题而产生的情绪、感受。练习时,当妈妈说出:“真想把你们两个都带去,带一个让我感觉好纠结,好为难”。这个时候,“孩子们”反馈感受到的是妈妈对孩子们的疼爱,哪一个都放在心里的感觉。而当妈妈用同样的表达孩子感受或者情绪的方式说出孩子们的心声:“我知道,你们两个都想跟妈妈去,对不对”的时候,孩子们感觉深深的被理解了。

第三步:请求帮助,表示感谢; 

父母有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完全公平的解决办法,这个时候可以请求孩子们的帮助。

妈妈放弃对问题解决的“主导地位”,向孩子们“示弱”:这个问题妈妈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我非常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有什么解决方案吗?这一步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在练习的时候发现,这个时候妈妈越是示弱,孩子就越是表现出“承担”,愿意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四步,头脑风暴,解决问题。

跟孩子们一起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寻找解决办法。最后,在头脑风暴的答案中选择最适合或最容易实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一步的关键是,爸爸妈妈要管住嘴,“控制”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也就是,当孩子们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肯定孩子相处了一个“新办法”,“在动脑筋”,不断的鼓励孩子给出更多的方案,而不是直接评价这个方案不够好,那个方案有问题。在现场的讨论中,“孩子们”给出了:1、哥哥去,去采购的时候给弟弟带回来一个弟弟心心念念的玩具;2、妈妈带弟弟去,爸爸陪哥哥去看电影;3、妈妈也不去了,一家人去科技馆;4、妈妈一个人去放松,由爸爸陪哥哥和弟弟去吃大餐。最重要的是,在练习的最后,妈妈情不自禁的拥抱了自己的“孩子们”,忍不住的称赞:“孩子们太厉害了,自己都没想到他们其实那么有主意”,而“孩子们”则表示:“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是自己提出来的,是一家人共同的选择,打心眼里感觉"很公平"!”。

“解决问题4步法”你学会了吗?你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四个步骤来解决,期待收到你的实用效果反馈哦!

相关文章

  • 妈妈向后,孩子向前!

    在10月中旬的一次拆书课上,大家在爸爸妈妈们最头疼的是什么的时候,小涵妈妈说她最头疼一个人不能分两半,两个孩子都想...

  • 向前?向后?

    暑假休息以来,这是坚持早起晨练的第25天。有人说,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但是我们总是坚持不下来重复地去做一件...

  • 向前向后

    王阳明原来书法平平,新婚之夜,与铁柱宫无为道长论道一夜,然后狂练书法。竟然把一手毛笔字练得遒劲有力,出神入化,如得...

  • 向前,向后

    偶然间 看看外面的天空 发现 站在原地 ...

  • 向后 向前

    终于去看了二十二,其实当你看完这部电影时只有九个了,大概是不会再有下一次的拍摄了。从二十余万到二十二,经历了八十余...

  • 向前向后

    你可以盯着负面信息 抱怨一生 你也可以看着积极的态势 奋发图强 你说是神马浮云 他说是行云流水 似乎公有公的理 婆...

  • js正则表达式前后查找

    1、前后查找的4种模式 ?<= 正向向后查找?

  • 脚步向前,思念向后。

    脚步向前,思念向后。 2018年春 于北京

  • 向前向后看

    当你发现生活从新开始 你是开心还是难过 过去的 将来的通通一晃而过

  • 文化向后   科技向前

    所谓隔行如隔山,作为理科生是不大能理解文化是如何对这个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 给我们讲《理论物理》的老师曾经在课堂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妈向后,孩子向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azmctx.html